有关地铁建设的消息,总是引人关注,不少城市对于地铁可谓憧憬已久。
不过,这几天,一则流传甚广的消息,给不少人和不少城市的“地铁梦”浇了一盆冷水
。
上月底,有网友在湖南省发改委官网留言询问称:“衡阳云轨交通什么时候开工建设?
有确定消息和开工日期吗?”
图片
官方回复里的一段话引发广泛关注和解读:
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巨大,为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国家当前严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不再受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已有在建项目的城
市也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
简言之——没有地铁的城市将不再审批,已有的也要从严控制。潜台词就是,那些到目
前为止还没有获得地铁建设资格的城市,将彻底无缘“地铁梦”,而已有的城市,也得
降低预期,面临修建规模缩水的尴尬。
这个结论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不过,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
西部菌在15日下午打开湖南省发改委官网发现,官方回复与此前网络流传的版本内容不
尽一致。
图片
首先,最新回复中,衡阳的轨道交通梦似乎多了些希望——下一步,我委将会同衡阳市
深入论证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化方案研究,并加强与国家发展
改革委对接,待满足相关条件报国家批复后,再适时启动有关项目的建设。
其次,对其他尚未获得轨道交通修建资格的城市而言,“地铁梦”似乎仍存一线生机。
因为回复只是强调“国家当前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并未断言不再受理新的申请。
两个版本的内容到底是如何出炉的,西部菌不作原因猜测。不过,即便最新版本的回复
仍暗示着希望,但对于广大三四线城市而言,留给它们的地铁希望,确实不多了。
0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审批收紧,这个趋势在近两年其实已经非常明显。
最具标志性的一点就是,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全面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修建门槛。
图片
比如,地铁审批,地方财政收入、GDP指标要求提高到原有规定的3倍;轻轨审批,地方
财政收入和GDP指标要求提高到原有规定的2倍以上。
市区常住人口要求则分别提高到300万和150万人以上——注意,是市区常住人口,而不
是总常住人口。
此后,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城市地铁的审批速度明显放缓。这其中,又尤其体现在三四
线城市的身上。
如去年获批新的地铁建设规划的城市,包括宁波、南昌、厦门、佛山、济南、福州、深
圳、合肥、徐州等,而除了徐州这座强三线城市,其余都是一二线城市。
图片
国家发改委部分批复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地铁审批门槛收紧,主要影响的便是那些怀揣“地铁梦”,但各
项指标又比较尴尬的三四线城市。
因为一二线城市的规划批复可能放慢,但只要综合指标过得去,批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
但一些三四线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则不是“快”还是“慢”的问题,
而是“有”还是“无”的问题。
02
那么,具体哪些城市受影响最大?
据此前媒体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唐山、桂林、襄阳、黄石、中山、柳州、扬州、潍坊
、邯郸、开封、新乡、九江、株洲、湘潭等三四线城市都宣布了要建设轨道交通。
我们基本上可以把这些城市看作是省内的副中心或是强地级市。但综合而言,它们修建
地铁的窗口,确实变得越来越窄。
一方面,是因为标准提高后,国家审批更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三四线城
市而言,人口流失状态依然没能得到根本扭转。
图片
广西各地人口变化
此次“七普”数据就显示,不少省份除了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人口占比上升的少之又
少。那么,这些城市与地铁显然将渐行渐远。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轨道交通,严格说只是地铁、轻轨。但也不排除一些城市
另辟蹊径,通过电车等方式实现轨道交通梦。
像宜宾的智轨、天水的有轨电车等,在一些统计中,都被纳入轨道交通的范畴。
图片
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开通时间 来源:城市进化论
它们对于城市各方面的拉动作用,相比地铁确实要弱得多。但综合经济实力、人口基数
和交通需求来说,这类低成本、小规模的操作,明显更为务实。
当然,也有例外。如一些处于重点城市群内部的三四线城市,就有望通过与中心城市连
接的城际轨道交通实现“地铁梦”。
事实上,这几年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都强调了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
圈”。
但今年的具体表述是:加快规划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城际
铁路,支持其他有条件城市群合理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
也就是说,即便是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铁路,也得视“条件”而论。
03
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也包括高铁,其目前的降温迹象是非常明显的。这里面既
有地方债务的控制必要,也与人口流动的形势相关。
一如此次“七普”数据所表明的,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基础设施建
设资源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也自然是更为科学的资源配置方式。
图片
与之对应,那些人口持续减少的城市,必定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显得愈发被动。
这方面,顶层设计层面早就释放了明确信号。
去年5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就提出,推动公共
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所以,未来哪些城市能修地铁和轻轨,“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将越来越成为“硬通
货”。这也直接反应出,城市做大人口体量的重要性。
由此可以下一个不太严谨的结论:人口流失、下滑的城市,地铁、轻轨的修建都将遭遇
更大的不确定性。即便是过去已经获得修建资格,一旦人口走势不稳,想要继续扩大规
模,也将变得越来越难。
图片
来源:城市财经
而像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等人口被低估的城市,后续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很有可能迎来更大的机遇。
从轨道交通建设的资格变化上可以明显看出,大小城市的分化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城市
的洗牌,仍在继续。
并且,这里不仅仅是大小城市之间的较量,也是大城市与大城市、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
之间的较量。
个人的就业、投资选择,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启示。
--
FROM 113.1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