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现约束下,从理念到验证到工艺到试产到量产,会枪毙掉至少90%的创新技术,类脑又不是什么真命天子一定保过。如果还要拉上用模拟器件来计算,这条路线的缺陷太严重了。
实际上,就像造飞机得基于物理学设计而不是基于生物学模仿鸟类一样,各种宏观层面仿生的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比从机械电子路径去做还要低,毕竟生物本身的基理都没搞明白呢。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类脑还没到应用阶段,更没到规模应用阶段。从理念到验证到工艺到试产到量产,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事。数字域根本就不是为了用的,那是用来验证用的。
:
--
FROM 36.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