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公叔与几瑟争国
前302-300年爆发之韩国内乱,即策文称为"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之事,为当时诸侯间之焦
点事件,涉及韩国内公叔、几瑟两派及国际秦楚、齐魏两阵营,但《韩世家》于此事记
之多讹误。今列考于下。
韩自昭釐侯以后,国势渐衰,君权亦有所削弱。宣惠王时重用其两兄弟公仲、公叔,则
为以后的内争埋下了伏笔。宣惠王后期、襄王前期,公仲曾长期把持韩政,大概在襄王
中后期,公仲去世或隐退,公叔接手国政,至襄王末期即发生了"公叔与几瑟争国"之事
。
《史记》记此事件过程为杂撮策文而成,记载颇有讹误。《韩世家》:
十年,太子婴朝秦而归。……十二年,太子婴死。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时虮虱
质於楚。……於是虮虱竟不得归韩。韩立咎为太子。齐、魏王来。
太子婴即伯婴,为襄王长子。几瑟(虮虱)为韩公子之质于楚者,故楚大力支持几瑟,
并立其为在楚国的太子。伯婴则为公叔所立,而公叔为政期间一直与齐魏结盟对抗秦、
楚,故齐魏支持伯婴。双方争夺愈演愈烈,直至升级为使韩国一分为二的内战。最后公
叔孤注一掷,约在前 301 年垂沙之战后,引刚刚败楚的齐军入国,驱逐了几瑟。前 30
0 年伯婴死,公叔另立国内一实力人物公子咎为太子,并专韩政,于是韩也就因此牢固
的绑在了齐魏合纵阵营中。至前 296 年襄王死,咎即位为釐王。
战国策记公叔几瑟争国事颇详,集中在《韩策二》中。
韩策二
楚令景鲤入韩,韩且内伯婴于秦,景鲤患之。泠向谓伯婴曰: " 太子入秦,秦必留
太子而合楚,以复几瑟也,是太子反弃之。 "
此策系于前 302 年。《韩世家》:(襄王)十年(前 302 年),太子婴朝秦而归。即
此事也。其时齐韩魏三国联军正与楚军相持于方城,而楚太子横已入秦为质,秦楚有联
合之势,故策文称秦必"留太子而合楚,以复几瑟也"。
胡衍之出几瑟于楚也,教公仲: " 谓魏王曰: ' 太子在楚,韩不敢离楚也。 ' 公
何不试奉公子咎,而为之请太子。因令人谓楚王曰: ' 韩立公子咎而弃几瑟,是王包虚
质也。王不如亟归几瑟。几瑟入,必以韩权报雠于魏,而德王矣。 '"
此策当系于前 302 年,几瑟归国之前。观策文,则其时公仲尚健在,且支持几瑟,与公
叔正为敌。献策者欲假借立公子咎为太子,迫使楚归还太子几瑟。公仲既为几瑟党,且
反对韩加入齐魏合纵集团,而其此后却不见于记载,可能已死,则为几瑟党的一大损失
。
韩公叔与几瑟争国。郑强为楚王使于韩,矫以新城、阳人合世子,以与公叔争国。
楚怒,将罪之。郑强曰: " 臣之矫与之,以为国也。臣 [ 以 ] 世子得新城、阳人,以
与公叔争国而得。全魏必急韩氏,韩氏急,必县命于楚,又何新城、阳人敢索?若战而
不胜,走而不死,今且以至,又安敢言地? " 楚王曰: " 善。 " 乃弗罪。
"新城","阳人"。韩有三新城,一在今河南密县东南,新郑西北,二在今河南伊川西南
,即新城郡,三在今河南襄城,此处当指今河南伊川西南之新城,与阳人相邻,都属韩
之西部领土。阳人在今河南临汝西北。新城、阳人何时为楚所得不详,但考前 308- 前
304 年间,秦拔韩宜阳之后及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国内政局不稳,与楚相较暂处于弱势
,故有割上庸之地求和等举。前 306 年楚围韩雍氏,秦救韩,其后可能楚在秦的许可下
暂时占据了新城、阳人等地。
此策当系于前 302- 前 301 年间。其时几瑟已由楚入韩,其谋主中庶子郑强假传楚王之
命,将韩西部原由楚所控制的新城、阳人等地交还韩,以支持几瑟。
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曰: " 不若及齐师未入,急击公叔。"太子曰:"
不可,战之于国中,必分。"对曰:"事不成,身必危,尚何足以图国之全为?"太子弗听
,齐师果入,太子出走。
此策正当系于前 301 年公叔与几瑟爆发内战之时,盖其时垂沙之战报已来,齐胜楚败,
故郑强劝几瑟趁齐军尚未回师而以暴力手段消灭公叔、伯婴之党。几瑟不从,遂及于败
。
公叔将杀几瑟也。谓公叔曰:"太子之重公也,畏几瑟也。今几瑟死,太子无患,必
轻公。韩大夫见王老,冀太子之用事也,固欲事之。太子外无几瑟之患,而内收诸大夫
以自辅也,公必轻矣。不如无杀几瑟,以恐太子,太子必终身重公矣。"
公叔且杀几瑟也,宋赫为谓公叔曰:"几瑟之能为乱也,内得父兄,而外得秦、楚也
。今公杀之,太子无患,必轻公。韩大夫知王之老,而太子定,必阴事之。秦、楚若无
韩,必阴事伯婴,伯婴亦几瑟也。公不如勿杀。伯婴恐,必保于公。韩大夫不能必其不
入也,必不敢辅伯婴以为乱。秦、楚挟几瑟以塞伯婴,伯婴外无秦、楚之权,内无父兄
之众,必不能为乱矣。此便于公。"
此二策内容相近,当系于前 301 年公叔借齐军击败几瑟之党以后。观此二策,则几瑟本
未能出逃,而能为公叔所擒杀。但公叔出于个人利益目的故意将其放走。
谓新城君曰:"公叔、伯婴恐秦、楚之内几瑟也,公何不为韩求质子于楚?楚王听,
而入质子于韩,则公叔、伯婴必知秦、楚之不以几瑟为事也,必以韩合于秦、楚矣。秦
、楚挟韩以窘魏,魏失不敢东,是齐孤也。公又令秦求质子于楚,楚不听,则怨结于韩
。韩挟齐、魏以临楚,楚必重公矣。公挟秦、楚之重,以积德于韩,则公叔、伯婴必以
国事公矣。"
《韩世家》引此策,献策者作"苏代","新城君"作"芈戎",文末增"於是虮虱竟不得
归韩。韩立咎为太子。齐、魏王来。"
"新城君"即芈戎,秦昭襄王之舅,秦之掌权者。献策者欲劝说芈戎支持公叔、伯婴,排
斥几瑟,以换取韩脱离三国合纵集团。
齐明谓公叔曰:"齐逐几瑟,楚善之。今楚欲善齐甚,公何不令齐王谓楚王:'王为我逐
几瑟以穷之。 ' 楚听,是齐、楚合,而几瑟走也;楚王不听,是有阴于韩也。"
此策系于前 301 年几瑟奔楚以后,"今楚欲善齐甚",指齐破楚于垂沙,楚以太子横质于
齐以求和之事。献策者欲借齐之力令楚驱逐几瑟。
几瑟亡之楚,楚将收秦而复之。谓羋戎曰: " 废公叔而相几瑟者,楚也,今几瑟亡
之楚,楚又收秦而复之,几瑟入郑之日,韩,楚之县邑。公不如令秦王贺伯婴之立也。
韩绝于楚,其事秦必疾,秦挟韩亲魏,齐、楚后至者先亡。此王业也。 "
此策系于前 301 年几瑟奔楚以后,献策者欲借秦之力巩固公叔、伯婴的既得地位。
泠向谓韩咎曰: " 几瑟亡在楚,楚王欲复之甚,令楚兵十余万在方城之外。臣请令楚筑
万家之都于雍氏之旁,韩必起兵以禁之,公必将矣。公因以楚、韩之兵奉几瑟而内之郑
。几瑟得入而德公,必以韩、楚奉公矣。 "
《韩世家》引此策,"泠向"作"苏代",文前增"(襄王)十二年,太子婴死。公子咎、公
子虮虱争为太子。时虮虱质於楚",文末增"韩咎从其计"。按作"泠向"是。
"雍氏",在今河南禹县东北,为韩都新郑南部最重要的军事重镇,曾受到楚人屡次围攻
。此策系于前 301 年几瑟奔楚以后,时韩南部阳翟等地皆在几瑟之党及楚人控制中。"
筑万家之都于雍氏之旁",即采用半和平方式蚕食雍氏的手段,故公叔、伯婴之党"必起
兵以禁之"。
韩咎应即公子咎,为韩公子中有一定实力者,其时尚未立为太子,可能处于某种中立地
位。故内战双方都极力拉拢之。泠向即代表几瑟之党来争取其支持。
郑强载八百金入秦,请以伐韩。泠向谓郑强曰:"公以八百金请伐人之与国,秦必不
听公。公不如令秦王疑公叔。"郑强曰:"何如?"曰:"公叔之攻楚也,以几瑟之存焉,
故言先楚也。今已令楚王奉几瑟以车百乘居阳翟,令昭 ( 獻 ) 转而与之处,旬有余,
彼已觉。而几瑟,公叔之雠也;而昭 (獻) ,公叔之人也。秦王闻之,必疑公叔为楚也
。 "
据赵逵夫考证,"昭 (獻) "当作"昭魚",其时正任楚令尹。
阳翟在今河南禹县,为新郑以外韩最重要的陪都。
此策系于前 301 年以后,其时楚人将阳翟作为几瑟之党的中心,并令其令尹陪同几瑟入
驻,以此来支持其与公叔继续争夺韩政权。献策者欲利用人们知道昭鱼与公叔有旧交的
条件来离间秦与公叔的关系。
按《东周策》昭 (獻) 在阳翟章与此所记为同时事,附考于下:
昭(獻) 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魏王
遇月,主君令陈封之楚,令向公之魏。楚、韩之遇也,主君令许公之楚,令向公之韩。
今昭(獻) 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主君将令谁往?"周君曰:"善。
"乃止其行。
所谓"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即反映了当时东周对楚人与几瑟之党的矛盾态度,
并非纯属礼仪问题。其时韩国内战结局尚未明朗,作为依附于楚、韩之小国的东周,难
以表明其政治立场。下策亦属此类:
韩咎立为君,而未定也。其弟在周,周欲以车百乘而送之,恐韩咎入韩之不立也。
綦母恢曰:"不如以百金从之,韩咎立,因[曰] 以为戒;不立,则曰来效贼也。"
"立为君",当解作"立为太子"。
由上可知《韩世家》之误:韩襄王之太子原为几瑟,而非伯婴,几瑟质于楚,可能在前
306 年楚围雍氏以后,其归国时已是太子;与几瑟争国者起初为伯婴,而非韩咎;伯婴
之死,在齐军驱逐几瑟以后,此后公叔才另立韩咎为太子。
又《水经·涑水注》引《竹书纪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城张阳南郑。此条记载无系年
,论者多于春秋史中寻其事,我以为可能即指前 301 年齐师逐几瑟事件。
韩自宣王后期至襄王,颇受公仲、公叔"二公政治"的困扰。《韩策一》宣王谓摎留章(
《韩非子》说林上略同):
宣王谓摎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简公
用田成、监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受、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
其党,其寡力者籍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其主,或外为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必危
矣。"
但实际上,宣王后期至襄王时期,韩仍未摆脱上述"内树其党以擅其主,或外为交以裂其
地"的窘境,直至发展到内战国分的地步。釐王即位以后,随着公仲之死和公叔逐渐淡出
,"二公政治"方趋于结束。
"公叔与几瑟争国"事件,对于同时的国际形势发展亦有重要的互动影响。据上述考证,
前 301 年垂沙之战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公叔与几瑟双方斗争的命运;而前 300 年公
叔、韩咎掌权后,首先就是邀请齐王、魏王会于新郑,使三国合纵集团延续下来,并于
前 298 年发动了攻秦之役,在这次长达三年的战役中,公叔、韩咎主持下的韩军"为中
军"(《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章),破函谷,逼迫秦归还了"河外及武遂"的大片侵地。
--
FROM 123.1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