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竹书记年》
还有尚书的地位和左传的地位没有什么关系,左传在前汉之所以不
被重视是因为公羊传和谷梁传捷足先登,学阀们不愿有新的学说被
引进,所以百般阻挠,尚书记载的事和左传记载的事差别还是很大
的,左传的引进威胁不了尚书的地位。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以尚书为正的。左传地位不高。后来是西晋时期左传因为纪年的挖出
: 比较才受重视。 左传在汉时期还是有些改动的,清很多人比较后就说
: 左传是伪书,呵呵。
--
FROM 61.157.44.*
【 在 linjss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大作中提到: 】
: 查了史记殷周都出于帝喾,不过一个是吞“玄鸟”卵,一个踏巨人足有感。呵呵,姜原是正妃,比简狄地位高。姜原的传说会不会是周以后才出现的?想来可能性比较大
: 看来要考察上古史还是等待考古发现吧。记得很久以前有个报道,说挖出了舜时候的监狱(或是有相关内容的甲骨),然后就猜测竹书记年舜放逐尧囚禁丹朱是真的
挖出舜时的监狱就说是囚禁丹朱的,这个逻辑未免太唐突了一点。
--
FROM 61.157.44.*
不矛盾,左传当时的确不是显学
这和他的特点有关,他一般是叙事的
而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热衷于讲理
董仲叔就是玩公羊的
如果用经的观点,左传的确不太经
和尚书关系应该不大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儒家为正典,而左传当时并不算是儒家的经典,
: 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到晋后左传就很受重视的。
--
FROM 211.144.20.*
我已经说了,刘歆在新莽时代就把左传送入了官学,到东汉
左传已经确立了其经典地位。要评论最好先把事实搞清楚。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儒家为正典,而左传当时并不算是儒家的经典,
: 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到晋后左传就很受重视的。
--
FROM 220.112.181.*
尚书向来只有辩伪而从没有因为左传而被“看不起”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左传未坐标,到晋尚书大家就看不大起了。挖出了纪年,
: 大家一看,这个与左传不矛盾, 尚书倒有问题,于是
纪年和左传不矛盾!!!!!!!!!!!???
: 呼呼,大家就想。。。。
: 其实这与晋的门阀贵族制度有关系。儒家在汉相对是比较功利的,
: 又讲尊王,晋可是实力说话。但要对压抑儒士,需要理由的啊。
: 黄老之学就翻身了。
黄老之学讲弑君犯上吗?纪年是如何作为黄老之学翻身的理由的?
: 但反过来,儒家其实早期就显示出先天的巨大缺陷。。。。
说来听听。
--
FROM 220.112.181.*
学术辩论到了这一步就显得很无赖了
你大可以举证来反驳啊
整个争论看下来,你基本只有观点而缺乏论据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你说了就是对的?
--
FROM 61.48.96.*
你说的基本不错
但是现代学者大都肯定左传的真实性的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谁有证据啊?偶好歹这个左传还是很熟悉的。
: 汉朝一代,公羊传糓梁传是更受重视的,杜预
: 在《春秋左传集解序》里就提到了左传被人修改的
: 事情,用公羊的东西来修改左传。我想这个证据还是
: 足够的吧。
: 竹书发掘后,杜预发现竹书记载与左传相似,而
: 公羊和糓梁传与竹书有不同,自此后左传的地位才得以
: 超越公羊和糓梁传。
: 至于说有人说 左传伪书,flzt说没有听说过。唉
: 程端学认为是伪书,康有为(据说把杜平的东西抄袭了)
: 说是刘歆做出来的托古的。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61.179.12.*]
FROM 61.179.12.*
呵呵,偶可没有资格怀疑左传是假的。 廖平也算是牛人啊,文字功夫了得,
不过其成就被康有为剽窃了。
竹书与左传能印证,还是很了不起的。有人说竹书造假,呼呼。这个纯粹是
一种假设而已。而春秋笔法可是明摆在那儿的啊,怎么能用春秋来验证竹书呢?
当然了一件事情两种写法。魏篡汉 晋篡魏,下来都是禅让的。你说禅让
没错,偶说篡位更没错。但非要说我的篡位是伪造的,以便今日如何 如何,
偶想就不可取了。
【 在 bearn (贝亚恩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基本不错
: 但是现代学者大都肯定左传的真实性的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61.179.12.*]
--
FROM 24.194.40.*
对左传这么熟居然还说左传是西晋以后才被重视,
还说纪年的内容与左传相似,还说左传被汉初的
人修改过,更有奇谈说左传“成经”是杜预作注
之后,下面先转一段:
“到西汉末年,古文经学派得势,官学中改授古
文经《左氏春秋》,也就是第一段中所说的《左
传》,也包括“经”、“传”两部分,此后除东
汉光武帝时一度又改回《公羊传》,一直是以
《左传》为官学。但《左传》详于历史事实,对
孔子删定《春秋》用意的解释不如《公羊传》明
确详细,同时《谷粱传》也是解释《春秋》的微
言大义的,可以与《公羊传》互相参证补充,所
以到了唐代,又增加了《公羊传》和《谷粱传》。
因为原来“七经”中已有《左传》,所以第六段
中只说增加《公羊传》与《谷粱传》。”
这一段文字是点评一篇题为《《十三经》演化史》
的文章的,下面再把这篇文章也转一转,以求得
到一个全面的印象:
“十三经》是部儒家经典,乃是《尚书》、《易
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这十三部经书的
总称。这些书充满着儒家文化的智慧,是我们中
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
重要的作用。
《十三经》在今日看来,很像一部系列的丛书,
各门类搭配齐全。其实它是从春秋时期到南宋,
经历了千年的漫长岁月逐步形成的。
最早并没有“经”这个名称,“经”是始于孔子
删定六部书,即:诗、书、易、礼、乐、春秋,
把它们定为儒家学子必读的教科书,称为“六经”。
后来《乐经》亡于秦火,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
从此开始奠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也奠定了“经”
的权威。
那时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经文都写在竹简上,经
辗转传抄,文体不一。东汉末年(嘉丰四年)皇
上下诏令诸儒生校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用古
文、篆、隶三体文字书写刻于碑以校正读本的错
讹。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初立时,
四方来观者“每日有车千辆,”可见影响之大。
汉朝统治者为推行“德政”标榜“以孝治天下”,
指定《论语》、《孝经》为贵族子弟先授,把它
尊为“经”,遂扩大为“七经”。
到了唐代,在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中以及科
举考试项目中增加了解释《春秋》的二传,即
《公羊传》与《谷梁传》,于是又增加了二经,
遂有“九经”之说。
唐文宗年间(公元827—840年),朝廷下令把
“九经”以及《周礼》、《仪礼》、《尔雅》
等十二部书都刻于石碑,以求流传弘扬,于是
便成为“十二经”,其刻石便是有名的“开成
石经”,它至今保存完好,藏于西安碑林。
宋朝,是继汉朝独尊儒术之后又一个儒家学说
发展的高峰。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家们把儒家
的名教和礼教加以发挥,称为“理学”,儒学
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于是又把孔子学派的
嫡系著作《孟子》列为经书。宋仁宗时刊刻的
“嘉石经”就包括有《孟子》的石刻,从此
儒家的经典便成了“十三经”。这十三部经书
绵延至清王朝覆灭前,一直是儒家的经典,是
每个求学问的儒子必读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享有崇高的地位,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
想武器。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提出
了“打倒孔家店!”和“吃人的礼教”的口号,
儒家学说受到空前的冲击,这才结束“经学”
神圣辉煌的王者之学的地位,作为儒家经典的
《十三经》遂被冷落。”
两相结合即可知,东汉的“五经”中的春秋既
是以左传为传的春秋经。杜预为左传作注是左
传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不过并不是左传受重
视的起点。
杜预所作《春秋左传集解后序》正好用左传的
记载来质疑了纪年的记载,更无言左传被修改
的言语。不知你所说的《春秋左传集解序》是
不是另一本书,或是伪托杜预所著?
康圣人的《孔子改制考》我倒是知道,也知道
这是一篇为了政治目的不惜乱做学问的典型,
没想到今人还有人提起。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谁有证据啊?偶好歹这个左传还是很熟悉的。
: 汉朝一代,公羊传糓梁传是更受重视的,杜预
: 在《春秋左传集解序》里就提到了左传被人修改的
: 事情,用公羊的东西来修改左传。我想这个证据还是
: 足够的吧。
: 竹书发掘后,杜预发现竹书记载与左传相似,而
: 公羊和糓梁传与竹书有不同,自此后左传的地位才得以
: 超越公羊和糓梁传。
: 至于说有人说 左传伪书,flzt说没有听说过。唉
: 程端学认为是伪书,康有为(据说把杜平的东西抄袭了)
: 说是刘歆做出来的托古的。
: ...................
--
FROM 61.157.49.*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偶不说了。 一家之言copy很累的。
: 你说我看得杜预的那个,我就给你原文,
: 你要是有疑问,也可以去看看,偶不知道咱们看得是不是有
: 不同的。或者杜预的这个 左传集序也有假冒的吧。乱啊
: 乱啊
: 古今言《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进不成为错
: 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
: 《公羊》、《谷梁》,适足自乱。
这里说的是版本的问题,就好象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列著作都有所不同,
岂可与伪书相提并论?在讨论真伪问题的时候以此来说明《左传》被
人“修改”过是不是有混淆视听之嫌?
: 廖平说左传伪书可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但是其根据与结果关系未必成立而已。
: 这个是论证问题。
那你为什么认为他的结论是有道理的?左传的刘歆伪托说已经被地下
发现的文献否定了。
--
FROM 61.1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