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宋朝很厉害,但是运气不好,开国到灭亡,没休息过一天
无法取胜所以要选择策略啊,辽史你贴过了,唐兴寨,遂城长编都有说。保州,北平寨为啥辽史不提?不利的除了瀛州一概不提,攻击定州大阵不利为啥不提?这不是野战么?还是你觉得根本不存在,是瞎编的?你有证据么?洺州明明没打动绕过,却说退之?人家才一两万人,都在,咋没来追击进攻你左路萧达览统帅的十余万人就叫退么?贝州,冀州,不是也没打动么?为啥不说都被击退了?
辽史记载的和议过程也不符合逻辑,与宋史 长编矛盾(前面贴了),王继忠一个叛臣怎么敢私自联络?宋要求和,怎么会给一个下级官员,叛臣联络?真宗在亲征之前就提到辽方和谈提议没有诚意,不讨伐打击,就算议和也不会有成果。综合看,辽方通过王继忠传递和议提议才合理。
辽史站在契丹角度,春秋笔法而已,人家基本不瞎编,站在萧太后对外说辞角度,就是可以说我刚听说宋人求和,恩准继续进行啊。记载还没那么说,说善补奏报,这更没责任啊,善补说的,善补也没有问题,之前不管干了啥我也可以奏报这事儿啊。具体细节有些话可以在宋史里说啊,反正是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不必要非要不给面子。
富弼是主和派,事后都不得不承认,你说外交辞令,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说,耶律真也是外交场合,咋不回怼?即便是主和派,只说战场形势也根本不够,最后是拿宰执与武将推动,一旦获胜,会导致权臣出现,武将坐大来吓唬真宗,要是形势阵不行,哪用这么费劲?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在复制宋方的膨风战报呢,一败,再败,三败之后的辽军不但不回去,还一个劲的向南突破。辽军再怎么勇敢不怕死,但也不敢拿皇帝和太后来自投罗网吧。同样对照下辽方的记录吧,”甲子,以青牛白马祭天地。丙寅,辽师与宋兵战于唐兴,大破之。丁卯,萧挞凛与宋军战于遂城,败之。庚午,军于望都。冬十月乙酉,以黑白羊祭天地。丙戌,攻瀛州,不克。甲午,下祁州,赉降兵以酒脯。祭天地。十一月癸亥,马军都指挥使耶律课里遇宋兵于洺州,击退之。甲子,东京留守萧排押获宋魏府官吏田逢吉、郭守荣、常显、刘绰等以献。丁卯,南院大王善补奏宋遣人遗王继忠弓矢,密请求和。“ 你觉着辽军不停南突,是信的哪方的战报。
: 前面我转过富弼关于河北防务的奏折中的话,和外交辞令相比,哪个更接近实际。”景德年中闭门自守,皆使出而接战者也。当时守城不敢出,敌兵堂堂直抵澶渊,几至渡河,为京师患“,后来王超儿子也回忆当年,”咸平、景德中,赐诸将阵图,人皆死守战法,缓急不相救,以至于屡败“。师长杨延昭发表下军人收复旧疆的豪言壮志,压根进不了宋廷的议事日程,都不及王钦若陈尧叟的南迁建议的讨论效应。后世史家,如果仅看宋朝的膨风战报,的确会很纳闷
--
修改:bocaj FROM 222.131.246.*
FROM 222.131.246.*
不用汉朝出马,曹丞相一个武德充沛的割据政权就搞定了
【 在 maxwell2018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朝运气不好,开国就门户大开,没有幽云十六州。
: 熬死了西夏北汉,来了个辽国,熬死了辽国,来个金国,熬死了金国,来个元朝,。
: 这辽金元,如果任何一个放到汉唐明清这类牛朝,他们都顶不住。尤其最后的元朝,估计3个唐太宗,10个刘邦都顶不住
--
FROM 113.99.79.*
唐晋之后汉周北宋事件不够长么?长期没有战事判断有何问题。乘胜也不是在澶州阵战取胜,而是说的前面攻陷德清军,伏击天雄军追兵取胜,前面多个史料指宋军营阵在城外,契丹从大阵西北角骚扰,宋军出击击毙了萧达凛,哪有从城头发箭的描述?史料不是概括说就是详细指明是阵战,无一说是城头发箭,你找不到赖我么?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越说越high啊,先不论你对战地的高深理解,百余年都没有战事,要不你先算个减法。
: 这不你引用的都是”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宋军不可能把床弩驾在阵前来狙辽将。
--
FROM 222.131.246.*
不是这么算的,议和后宋并没有省钱,养着百万禁军一天不敢耽误,全国养兵之费占岁入5/6,积贫积弱是指这个,不是那三五十万岁币。
【 在 maxwell2018 的大作中提到: 】
:
: 辽国南下一次,耗费5万,赢了得到20万,赢赚15万,输了亏5万。
: 宋组织防御,耗费50万贯。赢了亏损50万,输了亏损70万。
: ...................
--
FROM 222.131.246.*
你再算算有百年长么?现在国内七十年和平,是否就没有战略要冲的认定划分
你把床弩当成坦克,还出击击毙呢,史料不都写了弩潜发,你所谓的阵战也是澶州保卫战的一部分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晋之后汉周北宋事件不够长么?长期没有战事判断有何问题。乘胜也不是在澶州阵战取胜,而是说的前面攻陷德清军,伏击天雄军追兵取胜,前面多个史料指宋军营阵在城外,契丹从大阵西北角骚扰,宋军出击击毙了萧达凛,哪有从城头发箭的描述?史料不是概括说就是详细指明是阵战,无一说是城头发箭,你找不到赖我么?
--
FROM 223.72.58.*
辽史不提要么是讳败,要么是不值一提。但辽军持续南进的架势,当然让人更相信那些宋方所谓的胜绩聊胜于无。辽军也讲究个扬长避短,先找机会野战,找防御薄弱的地方攻击突破,二战德军还要绕开马奇诺防线呢。至于暗里外交渠道,真宗让何承矩联络过王继忠的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法取胜所以要选择策略啊,辽史你贴过了,唐兴寨,遂城长编都有说。保州,北平寨为啥辽史不提?不利的除了瀛州一概不提,攻击定州大阵不利为啥不提?这不是野战么?还是你觉得根本不存在,是瞎编的?你有证据么?洺州明明没打动绕过,却说退之?人家才一两万人,都在,咋没来追击进攻你左路萧达览统帅的十余万人就叫退么?贝州,冀州,不是也没打动么?为啥不说都被击退了?
: 辽史记载的和议过程也不符合逻辑,与宋史 长编矛盾(前面贴了),王继忠一个叛臣怎么敢私自联络?宋要求和,怎么会给一个下级官员,叛臣联络?真宗在亲征之前就提到辽方和谈提议没有诚意,不讨伐打击,就算议和也不会有成果。综合看,辽方通过王继忠传递和议提议才合理。
: 辽史站在契丹角度,春秋笔法而已,人家基本不瞎编,站在萧太后对外说辞角度,就是可以说我刚听说宋人求和,恩准继续进行啊。记载还没那么说,说善补奏报,这更没责任啊,善补说的,善补也没有问题,之前不管干了啥我也可以奏报这事儿啊。具体细节有些话可以在宋史里说啊,反正是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不必要非要不给面子。
: ...................
--
FROM 223.72.58.*
哪用七十年?内战平息,中原腹地还算什么战地?而且明确记载北城地域狭,不宜驻大军,才在城外布置营阵的。床弩为啥不能布置在阵中,潜发为什么不能是在“扼要之处分伏重弓劲弩”发射的?怎么能跟城头发射发生联系?根本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城头发箭的。你看多网文了。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再算算有百年长么?现在国内七十年和平,是否就没有战略要冲的认定划分
: 你把床弩当成坦克,还出击击毙呢,史料不都写了弩潜发,你所谓的阵战也是澶州保卫战的一部分
--
FROM 222.131.246.*
忘战必危的口号是白喊的?中原腹地没有屯军分布?你在阵前发射还叫弩潜发,扼要之处分伏重弓劲弩这不是防御守卫阵形?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用七十年?内战平息,中原腹地还算什么战地?而且明确记载北城地域狭,不宜驻大军,才在城外布置营阵的。床弩为啥不能布置在阵中,潜发为什么不能是在“扼要之处分伏重弓劲弩”发射的?怎么能跟城头发射发生联系?根本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城头发箭的。你看多网文了。
--
FROM 223.72.58.*
承认角度不同就好。早就承认辽军避实击虚,绕过三边,绕过冀州贝州洺州,绕过大名了,这自然是有利有弊,之所以人家不防,是这样其实并不稳妥,孤军深入,兵家大忌,不难对付。事实上,澶州短时间内聚集起了超过辽军的兵力,已经变虚为实了。辽军穿插深入并没有导致宋军放线崩溃,前面也遇到了劲敌,而无法再进。去北境千里,给养断绝,耗也不能耗了,不能胜不能进不能耗,这不是被动么?那你绕过的这些不都不再是废子,成了断你归路,要围歼你的好棋了么?
宋史及长编确实承认真宗早就接到辽议和的提议,只是真宗怀疑诚意和时机并未采取实质行动,而是积极布置战争。但所谓何承矩,则宋史及长编都没有记载,辽史记载也不太合乎逻辑,何前一年就已经入京为官(当年王继忠才被俘投降)“进领英州团练使。真宗谓宰相曰:“承矩读书好名,以才能自许,宜择善地处之。”冬,出知澶州”。也就是第二年也就是澶渊之盟这一年10月才到澶州为官,怎么可能在知雄州的时候和王继忠议和(已不再知雄州了)?而宋史记载:王继忠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他的信箭至莫州见部署石普,则比较合乎逻辑。而且信件内容都详细记载了,“北朝以臣早事宫廷,尝荷边寄,被以殊宠,列于诸臣。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唯以息民止戈为事。况北朝钦闻圣德,愿修旧好。必冀睿慈,俯从愚瞽。”真宗之前都以为继忠战死,已赠大同军节度,优予抚恤,及四子得官,这才第一次知道王继忠没死。但史载“继忠欲朝廷先遣使,上未许。”,有大臣劝谏“近岁契丹归款者,皆言国中畏陛下神武,本朝雄富,常惧一旦举兵复幽州,故深入为寇。今既兵锋屡挫,又耻于自退,故因继忠以请,谅亦非妄。”认为辽和谈确不得已,应该有诚意。真宗依旧拒绝说:“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无成请盟,固其宜也。然得请之后,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遗之货财,斯可也。所虑者,关南之地曾属彼方,以是为辞,则必须绝议,朕当治兵誓觽,躬行讨击耳。”“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岂能柔服?”相比之下,记载翔实,不是辽史春秋笔法可比。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辽史不提要么是讳败,要么是不值一提。但辽军持续南进的架势,当然让人更相信那些宋方所谓的胜绩聊胜于无。辽军也讲究个扬长避短,先找机会野战,找防御薄弱的地方攻击突破,二战德军还要绕开马奇诺防线呢。至于暗里外交渠道,真宗让何承矩联络过王继忠的
--
修改:bocaj FROM 114.254.0.*
FROM 114.254.0.*
潜发跟阵战有何矛盾,防御守卫阵型怎么不能扼要之处分伏弓努?预伏的地方发射就是潜发啊。伏就是预先隐蔽啊,正好对应潜。
你也说之前三边、贝州冀州洺州、天雄,德清,三条线布置了重兵,没想到敌能长驱至此也属自然。预想的最坏情况不过兵锋到达大名、德清,即便之前的都被击溃歼灭,但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京师禁军和勤王部队调集了。这种战略预估不正常么?不管是否估计准确,确实史料记载,至当年十月尚未修葺完工,大军到时北城域狭,城墙不固,不宜驻守大军,所以布置营阵于城北啊。你说这些史料是瞎说,有何依据?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忘战必危的口号是白喊的?中原腹地没有屯军分布?你在阵前发射还叫弩潜发,扼要之处分伏重弓劲弩这不是防御守卫阵形?
--
修改:bocaj FROM 114.254.0.*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