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州统计局发布《2020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本专科在校生
达到130.71万人,同比上一年大增15万人。
除了广州,近期还有多个城市相继发布了2020年的统计公报,我们分别统计了各大城市
在校大学生、在校研究生、在校小学生的在校生数量,并做出了排名。
为什么是这三个数据?在校大学生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才供给与储备能力,在校研究生体
现一个城市的人才质量,在校小学生体现了城市的人口发展潜力。
下面对比了中国(内地)17个在校大学生较多的城市,部分城市未查询到最新数据,故
采用2019年数据进行对比:
图片
数据来自统计公报,部分城市采用2019年数据,仅供参考
如上图所示,广州以130.71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本专科生),排名全国第一,而且很
可能也是全球第一。广州排名第一,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13
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
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本专科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16万,很可能超过武汉
,更超过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
河南省常住人口超过9600万,人口总量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是为什么郑州大学
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
武汉的本专科生数量也突破百万大关,排名全国第三。不过,武汉拥有7所211大学,大
学的平均实力远超郑州。
此外,成都、重庆也是90万量级的在校大学生数量。
北京、上海虽然名校云集,但本专科生的总量并不算多,大约只有广州的一半,表明京
沪更在乎大学的精,而不是量。
杭州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不算多,远低于南京、成都、广州等强省会城市,这也是为什
么杭州近年来不断引进那么多大学生。
2019年,深圳本专科在校学生仅11.32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最少。毕竟,深圳不是省
会城市,不担任教育中心的功能。不过,即使和青岛、宁波、厦门、大连等计划单列市
相比,深圳在校大学生数量仍然是最少的。
不过,深圳高校的存在感倒是很大,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
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此外,深圳20
19年的小学生在校人数非常高,达到106.9万,显示出强大的人口发展潜力。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
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
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
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
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其实,这本质上是也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
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
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如果说本专科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大学数量,那研究生数量则反映的一座城市的大学质
量了。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图片
如上图红色方框所示,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高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北京遥遥
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38.7万,大幅领先其他所有城市。上海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
第二,与北京还是有一定差距。
仅次于北京、上海的是武汉、西安和南京,分别达到14.93万、14.8万和14.25万(武汉
、南京为2019年数据),和上海的差距不算太大。广州的研究生数量也有12.88万,显示
广州的大学质量也还行。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16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3.83万,
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
河南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是全国最低之一,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南京仍然存在结构性差
距。
与郑州相反,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
量非常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下面再来看看在校小学生数量,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城市潜在的人口竞争力。
图片
数据显示,重庆的在校小学生数量全国第一,广州排名第二,达到112.51万人,深圳排
名第三,达到106.9万人。超过100万的还有成都、郑州。
很多人可能会说,人多到底有什么用?
其实,这两年,有一个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叫做“规模本身就是优势”。特别是
内陆城市,缺乏沿海城市的地理优势,但可以凭借庞大的人口腹地打造“强省会”,然
后实现对沿海城市的反超。
例如,武汉、成都的经济总量、地铁里程,为什么比杭州、南京、济南等沿海省会高出
一头?靠的就是人口规模优势!
--
FROM 113.1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