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鲁蜜报道 9月12日,U23亚洲杯预选赛小组第三轮就将打响,此前2战拿到4分的中国国奥末轮轮空,还得等待阿联酋与印度、甚至其他小组的赛果决定命运。
上一场比赛,国奥凭借乃比江的进球绝杀印度。赛后对手主帅表示:“如果给我们更多的集训时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这句话像是羡慕中国国奥有这么长时间的集训,但更像对中国国奥建队四年,进行了长时间的集训,表现却并不理想而感到意外。
无论最终晋级与否,此次国奥队在U23亚洲杯预选赛呈现的内容都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失误不少、配合难称默契、进攻能力不足,暴露了不少问题的国奥,确实与球迷的期望值有较大出入。
【挑人、用人究竟有什么标准?】
时补招过来帮忙的感谢。但不难看出,对于王禹的征召以及使用,本就是一件很矛盾的事。他在联赛中的出场较多,表现也不错,但因为没有和身边的其他队员一起参加国奥队的相关集训,是在最终临时补招进来,缺少最基本的技战术配合以及默契,导致第二场比赛就被弃用。这本应该是在今年上半年或更早时间的征召、集训中去解决好的问题,却在U23亚洲杯预选赛比赛里出现。
这说明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从国青到国奥,人员进进出出,但是因为缺少对挑选人员及用人标准的确定、对人员实际使用情况的把控,导致挑选队员存在不少问题。
【长期集训与海外拉练作用几何?】
长期集训,海外拉练,可以给国奥队成长提供的条件,都提供了。充足的热身赛也填补了疫情期间缺少高水平比赛和海外拉练的空白。海外集训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牺牲了多名队员在联赛表现的机会,这样的代价换来的又是什么呢?自海外拉练回到国内之后,国奥队的表现反而有下滑,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长期的海外拉练真的有必要吗?这是人们心中最大的疑问。
根据媒体报道,2018年,时任中国足协党委书记的杜兆才率团出访欧洲,与克罗地亚等国家足球协会达成了合作协议,包括教练员培养、球员培养、热身赛等多项事宜,之后因为疫情,很多合作内容没有及时落实,从2022年8月份到今年的两次赴克罗地亚集训,跟当时的合作有无关系,暂时无法确定。
国奥还在等待最后能否晋级的消息,但根据现在已经结束的比赛结果来看,如果阿联酋能够击败印度队,中国国奥队只是小组第二的话,等待后续其他小组的赛果时还要继续提心吊胆。
而如果最终无缘晋级,队伍解散,成耀东为首的教练组,或许就会告别国字号。不管结果怎样,这支队伍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都值得后来的管理者深深地思考,不能让这样的事情一次再一次地发生,这才是对中国足球负责任的态度。
--
FROM 11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