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北京中產都是去新發地批發水果,用長途奔波,把高端水果的價格打下來。如今,他們開著大路虎遠赴新發地,不買,只撿,美其名曰:「內陸趕海」。「過一次周末不僅不花錢,北京還得倒找我幾塊。」
趕海要看運氣,撿菜卻能保底。凌晨出發,手裡握的不是鏟子,而是袋子,眼前沒有海浪,只有一地被命運拋棄的彩椒、西紅柿和蔬菜沙拉自助。
「只要你來,戰利品總歸能撿一袋。而且,北京新發地扔掉的菜,說不定比家附近菜市場買的還新鮮。」
以前來新發地,怕買貴了、被坑了。現在來,根本不買,直接彎腰,隨緣撿拾。在他們眼裡,這不是被扔掉的菜,是掉落的裝備,是超級瑪麗憑空爆金幣。
而且,跟別的周末娛樂不同,撿菜有種獲得感,只賺不虧。「如果你覺得沒面子,可以一邊撿,一邊解釋說是帶回去餵兔子。」
有人質疑說,撿的菜還不夠油費,但是,如果不來撿菜,去秦皇島趕海也得開四小時車。相比之下,新發地的距離,簡直就是下樓遛彎。「一旦把新發地當作主題樂園,時間就不是成本,而是體驗的一部分。」因為新發地太大了,還順便完成了當日的徒步和深蹲指標。
如今的新發地,像極了北京的求職市場:剩菜不多,人卻不少。大媽們也納悶,怎麼突然來了這麼多年輕力壯的勞動力?
一、最近的北京中產 流行去新發地「趕海」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隱藏副本。去雲南是撿菌子,到景德鎮是撿瓷片,而最近,北京的中產也找到了屬於他們的福利基地——新發地,並把它變成了「內陸趕海主題樂園」。
新發地,北京菜籃子,亞洲最大批發市場。如今,它不再只屬於批發商和攤主了,而是成了北漂年輕人的「三合一」:周末解壓勝地+免費食材盲盒+短影音新賽道。
以前提起新發地,大家想到的是凌晨三四點的貨車、成堆的果蔬和扯著嗓子報價的大哥。如今,你很可能在這遇到的是:開著路虎來的北漂小錢、背著帆布包的環保踐行者、下班直接來打卡的新媒體小編。他們統一管這叫「菜市場趕海」。
所謂菜市場趕海,也就是撿菜,跟海邊趕海一樣,要挑時間、看潮汐。只不過這裡的「潮水」是批發卡車,「退潮」通常在凌晨三四點,彩椒、裂口西紅柿、顏值不夠的水果,被垃圾桶推著,輪番登場。
方莊北漂小陳,偶然看到某音上有人發新發地撿菜的vlog,覺得新奇,第二天就開車來體驗。「純粹是因為失業了沒事幹,結果撿著撿著……居然有點上癮。你知道那種『不勞而獲』還理直氣壯的感覺嗎?這就是。」
而且,因為新發地太豪橫了,這裡每天有兩千多個攤位周轉,香蕉有香蕉的街,白菜有白菜的道,就連蔥都有自己專屬席位。以至於在新發地不是撿菜而是獵奇。
二、體驗一次新發地撿菜 才知道什麼是豪賭
起初,新發地還是大爺大媽們低調撿菜的隱秘主場,主打一個「悶聲發點小菜財」。直到有年輕人專程來體驗,並做成了vlog,引發了全網效仿,此處就變成了賽道。
作者本想聯繫那位靠「新發地撿菜」開闢人生新賽道的博主,結果對方婉拒:「公婆覺得有點丟臉,實在不便出場。」於是,作者只能獨自前往。抵達此處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太大了!車道寬闊如巨艦甲板,貨車進進出出像巨獸遷徙,當作者站在這片鋼筋水泥與農產品交織的修羅場時,突然意識到:新發地,才是北京最真實的開放世界遊戲。
作者從益農門下車,按圖索驥,來到了目的地,沒想到,早就有人埋伏於此。
老遠就看到了幾個身影正低頭忙碌,淺聊一番,他們中有帶娃來體驗的寶媽,據說孩子也是看網上有人來這裡撿菜,而將新發地列為暑假心願打卡地之一。
還有戴著alo遮陽帽,手拎帆布袋的小姐姐,她說自己是環保愛好者,平時會買剩菜盲盒,這次來,「就想來看看是不是真的能撿到牛油果(酪梨)。」
穿白背心的大爺是這片的掃地僧,動作嫻熟得像在自家後院摘菜。我問他是不是常來,他擺擺手,「遛彎,順便看看。」
大爺告訴作者,強農門有水果,撿西瓜常有,撿榴蓮,看運氣。他強調,自己確實撿過榴蓮。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新發地現場,流傳著各種「撿菜神話」:有人說自己撿過牛油果、榴蓮,有人說自己沒事就來撿點鮮花,也有人說自己只見過垃圾桶裡快要堆肥的全母梨。這些傳說,像都市裡的UFO目擊事件:沒人拿出實錘,但永遠有人信。
在新發地賣榴蓮的大哥告訴作者,「榴蓮再差也能賣,扔?不可能,頂多扔殼。」
強農門是撿水果主題樂園,這兒的撿果基地,味兒太大了,成垃圾箱的水果,也都被高溫堆肥了。
早上九點,大媽們早已把以後的戰利品瓜分乾淨了,她們說作者來晚了,這邊從凌晨兩三點就會開搶。
本來作者還在門口猶豫,一位大爺像導購一般招攬作者進去,說後面多得是。後來才知道,這位大爺是掌管強農門垃圾廠的神,閒順便指點眾生撿菜。神說,裡面還有梨和木瓜,進口的。
「進口的?」作者懷疑。
「能進口的,入嘴的那種。」神說。
很顯然,撿蔬菜和撿水果的不是一批人。撿蔬菜,多是來體驗的中產,有人甚至打車往返,花上二百元人民幣也要來一探究竟。撿水果,都是大爺大媽,據說,他們是0元創業人,找到品相好的,轉手賣出去就是淨賺。
去新發地撿過菜的佳慧告訴作者,撿菜的最佳時間是凌晨到八點和下午六點後,「凌晨,一批批菜剛卸車,邊角料隨地掉落,比超市的蔬菜都新鮮。下午的時候,車再卸一次,沒賣完的、不好的,直接扔地上,主打一個要啥有啥。」
三、撿菜的年輕人 精神狀態有多超前?
當你在新發地看到穿著一身潮牌的年輕人,蹲在垃圾堆裡,認真選菜的時候,你就知道,北漂的精神狀態,已經進化到了Next level。
起初,很多人都有點不好意思的。戴著口罩,小心翻動,動作謹慎得像在拆彈,「怕被笑話。」北漂賈賈說,「但真彎下腰那一刻,突然懂了,這不是撿菜,這是撿自由。」
在北京,這座消費主義至上的城市,撿菜,成了一種反消費的快樂修行。你不用糾結有沒有地、有沒有錢,只要你能說服自己彎下腰,就能實現「蔬菜自由」。「本來只是玩,結果一不小心,把北京的生活成本打下來了。」
賈賈覺得,撿菜就像是開盲盒,「超市買菜是已知項,撿菜是開盲盒。你可能撿到一袋完好無損的芹菜,也可能只撿到一個坑坑窪窪的南瓜,這種不確定性,才叫人上癮。」
以前去京郊地裡撿菜,還擔心界限不明、農藥超標,新發地卻完美解決了這些問題:安全指數高,全是剛進京的新鮮貨,扔在地上的,誰撿都可以,環保行為,順手就能減少浪費。
「當種地博主門檻太高,但撿菜博主,人人都能做。」撿完發網上,還能再賺一波流量,這不是撿菜,而是低成本創業。
四、結語
以前年輕人喜歡在網上看海外留學生在垃圾桶找過期食物,如今,自己也愛上了去菜市場撿菜,才懂了那種感覺。「起初還有點不好意思,但是,定睛一看,品相這麼好的木瓜你們都扔,救贖感一下子就上來了。」
--
FROM 114.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