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回答来自知乎,作者是 雪熊真人
给过世的人烧纸是不是一种文化陋习?
曾经有一位老师问我,你知道东北菜中为什么有很多炖菜吗?我答大概是气候寒冷,汤汤水水可以暖身,菜又不易冷。老师说,现代东北菜有几个源流,其中最主要的是鲁菜,而鲁菜中,炖菜曾用于祭祀,是献给上天和祖先的。食物的香气随着汤水的蒸汽,飘忽而上,告诉上天和祖先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我没研究过饮食史,不知道这位老师说得是不是事实,但是却记住了这段话。
我读中学的时候,曾祖父、曾祖母都还在世,后来我离乡求学,两位老人也先后谢世。数年来,我的祖父每年坚持到坟茔除草、烧纸。某年中元,我恰好放假在家,他坚持要我和他一起去一次。那几天连雨,祖莹又在山中,道路难行,他的体力也大不如前,我们都表示反对,他动了怒,我们只好同意。
车程一个多小时,行至山脚,已然无路,只能步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家族的墓地,一排又一排或新或旧的墓碑,最久远的字迹已然模糊,平日寡言的祖父对我说,当初我们的老祖宗请先生选这块地,花了好几两黄金,虽然我们这个家族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但这个小姓几百年还没有断绝,也算祖宗庇佑了。他指了指眼前的坟茔,还没有立碑,告诉我,这就是你太爷太奶的坟,旁边几座,是曾祖同辈兄弟的。他又指了指一块空地,告诉我,这块地是给他自己留的。我一时恍惚,那些每年春节时在家谱上读到的名字,都在这里,或许将来我也要回到这里。
天空阴郁,我们将周围的杂草拔光,做了一些防火措施,开始烧那些黄纸,还有金纸折的元宝,在光与热中,青烟直上,我突然想到了那位老师对炖菜的理论。曾祖父、曾祖母的音容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在平日,我很少会想起他们,纸,很快就烧完了,暖意也消失了,突然觉得凄凉、肃穆。祖父看了看周围,说我们这个家族各支脉之间平时交往越来越少,但是每家每年都会来祖坟烧纸。说罢拿提前留下的纸,在各家先人墓前烧了几张,就算客套的仪式吧。再生疏,也还是同宗同族。祖父带我围着墓地走了走,介绍着每棵树是哪一年种下的,离开之前,他对我说,年纪大了,以后大概没办法来了,如果你有心,记和你爸一起来看看。他回望着那座新墓,我这才意识到,那里面可是他再也见不到面的父母啊。
在某个节日砍下一颗树挂满彩灯或许不是陋习,宰杀某些动物制成大餐也不是陋习,游乐园里的烟花表演更不是陋习。我们的烟、火、光、声响、气味,却渐渐都成了“陋习”。那些貌似陈陋不堪的"礼”,包含着宗法亲缘,包含着思念与孝悌。
即使那些形式不再神圣庄严,我们仍旧能在短暂的火光中,感受到片刻虚幻的温暖,又在火熄后回归清醒与现实,在骤降的气温中,心生肃穆与悲凉。那几张黄纸,那一摊烬余,可能是我们沟通阴阳,遥寄思念最好的方式。
我越来越不明自,究竟是我们忘记了这些习俗背后的意义,还是我们已经无法体会那种感情了呢?
那些随风飘散的青烟,是不是已经没有了目的地呢?
--
FROM 123.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