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的等级在某种意义上客观存在,但是国家不会承认并且公示等级,也就是说作为国家是哪怕装也总要装一装,不然社会就太可怕了,尤其社会资源不咋充沛的时候,人人都可能是不咋重要的那个,我们可能都会面临被选择式放弃的局面。
至于你说的灾难啊生孩子啥的时候电影里或者生活中的选择,
于公来说,至少咱国家不会那样,或者说不敢那样,比如公立医院不会也不敢公开承认会根据职业选择谁先进急诊室,比如哪怕是个不名一文的残疾人,救生人员仍然会保障他的生命安全,而不是计算培养一个救生人员的成本,而后做出决定这个人是不是值得令救生员冒险。
于私来说,于私都是个案,个案中人重情还是重利那要看人。比如重利的就是你说的贡献论,是有这样的,比如家里人病了看病要花钱,算算成本收益不合适,签字放弃。比如重情的那就不是看贡献了,好比大家其实心里都知道小孩子一旦丢了超过多久,能找回来的概率极低,但很多父母并不会选择止损式再生一个,那么如果是老人走丢了呢,老人对于家庭的贡献可能是负值,但是仍然是好些人不会说家里的老人丢就丢了,这就是以人的视角去看的较为典型的人不会纯粹以物的概念看待人的例子,也就是那是个人而不是个物件。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意思是人不分等级?为什么社会实践中分等级不同对待呢?你说的灾难中如何那不正是全世界电影里演的吗?你说的先把胎儿救出来不正是不少家庭的选择吗?还有生活中到处是筛选分级区别对待,这不是评估价值然后给予不同对待吗?
--
FROM 120.24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