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你平常在水木的发言我都非常佩服,但是这个事情、因为官方渠道披露的消息很多时候是很模糊的,官方的公告一般肯定不会直接说假话,但是可以选择只说部分事实、留一部分不说,以及有问题的部分不说、只回应没问题的部分,这样看上去就显得像是没问题。
我在上海的,这个事情的情况我了解一些。你如果想了解的话,可以多找几个上海有小朋友的家庭问问。
我仅仅说几个我说了解的事实:(当然也仅仅只是我个人以为的事实,如果有偏差,欢迎知情的人补充或修正)
1、绿捷在上海的供应是500多家,不是公告上出现过的一个数字200多家,公告上说的200多家、是说15号中午的菜单上有吓人炒蛋的学校是200多家。
2、为什么魔都这么钟爱绿捷,排除FB或利益关系等等不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听说的是因为他们是大企业,他们向采购方保证不会出食品安全问题(难吃、差是一方面,会不会吃死人是一回事,采购方更关心哪一点显而易见。
3、绿捷在魔都的供给,浦西的占比高、浦东则少,浦西的重灾区是闵行、徐汇等等。另外主要是小学和初中,整体覆盖面大概在1/3到40%,其中以小学、公立学校覆盖更多,近几年也开始渗透到一些私立或少数国际学校。有少数的区,比如虹口、杨浦,有他们区自己青睐的供应商,绿捷覆盖相对徐汇较低。
3、魔都中小学的饭菜这个样子,不是这一天两天、一年两天的事情,而是持续了十多年。小孩子在学校不吃午饭,或者仅仅只吃米饭不敢吃菜,不是个例,而是相当大的比例。情况的话,有一个自媒体“邱博士工作室”,这次收集了13382份问卷调查,相关的问题情况他那边非常清楚,他发布了一些统计的数据,更一线的实际情况或者观点他没有发,但是一些群里是有说的、可以参考,只能说惨不忍睹。
4、重点再说一下15号中午的那个菜,我问过的基本大部分公立小学都有这个菜,发现问题后不同学校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1)已经分好餐了,老师们把餐盘里的这个菜手动挖掉了,也就是餐盘里会少一个菜、但是能看到少量的这个菜的残余;2)餐盘里有这道菜,但是老师口头通知不要吃这道菜;3)餐盘里有这道菜,并且小朋友吃了这道菜。网上说的这道菜是臭的情况,属于情况3)里面的小朋友回家向家长反馈的,这几种情况我不精确的统计比较都不小,可以认为各占1/3。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处理方法,应该是事发突然、不同的学校收到消息的时效性有区别导致的。但是根据情况3)的家长反应的比例,绝不仅仅只有一盒吓人有问题,一盒吓人有问题,不会有这么大量的家长说臭。至于实际影响面是多少,公告中文的文字可以仔细推敲、公告中应该没有假话、但是文字里面的春秋笔法则需要仔细推敲和联想,才能知道事情的全貌。
看一些公告,有时候就像盲人摸象,他可以告诉你大象像一把扇子、他并没有说假话,但是这并不是一头大象的全貌,但是读者则会根据这个信息以为大象真的就像一把扇子。
了解一个事情的真相最好的方法,往往不是看纸面的材料、公告,而是要去设法找第一手的信息,找几个在第一线的人问问就知道了。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他们各种抽检结果看,我猜可能有一袋虾仁出问题了,那袋有问题的虾仁被驻场发现了。而这袋有问题的虾仁在采购中没有被抽检到。。这种问题任何采购方式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就像我们自己去超市买的牛奶存在小概率变质可能性,遇到了就是遇到了。。其实他们也算第一时间发现了,只是后面整砸了。。
:
:
--
修改:greenstorm FROM 117.143.19.*
FROM 117.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