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儿童角度看我们比同时期的父辈活得更累
不是我说的,你可能看错了。
90年代中期,普通国企单位员工到手300一个月,住房上学基本都不花钱,下个馆子两三个菜二十多块钱,天天吃可能不太行,但一周吃一两次没什么问题。小时候饭馆就是干炸肉段,锅包肉,青椒炒干豆腐,西红柿鸡蛋这些菜。
【 在 zzw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会儿下个馆子还挺奢侈”
: 这不是你自己说的奢侈么,所以说你说的矛盾啊。。。这会说矛盾又说不奢侈了?合着那会大人奢侈不给小孩奢侈?感觉不符合那会大部分家庭的习惯,大部分父母那会肯定有好吃优先给孩子吃。
: 我们也是工厂,成家的可没这样的,也许单身的有?各个都是中午晚上回家做饭,小孩大人都在家里吃,没有什么爸爸自己出去单独吃妈妈带小孩在家吃的道理,亲戚聚餐也是在老人家做饭
: ...................
--
FROM 180.165.12.*
60年代的时候,农民都要自带干粮去修水库
80年代去深圳打工的打工妹,比现在电子厂更苦
90年代下岗工人
现在只看到互联网公司996拿着百万年薪叫苦
只是碰到你父母过得好行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地婧最近多次表示羡慕姥姥的退休生活,我问她羡慕爸爸妈妈的上班生活不,她说不羡慕。我突然意识到,这跟我们小时候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 我小时候,羡慕父母,他们上班不用早起,也不用打卡,偶尔晚一点没事。他们基本不用加班,下班回家干完家务就可以看电视了,也没有家庭作业。而我们要早起上学,尤其冬天,天黑着就自己起床穿好衣服出门了,到学校还得自己生炉子。放学后要写作业,写完作业基本就该睡觉了。
: 由于我家老人走得早,我没有和老人一起生活过,于是问地婆小时候是更羡慕父母还是姥姥姥爷,答案也是更羡慕父母。那个时候的老人普遍没有现在的退休人员身体好,退休了就给人感觉很老了,也没啥业余生活,大部分也没什么钱。
: ...................
--
FROM 122.231.128.*
所以生产袜子的农民工现在是江浙沪的私企大老板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他们那一代经济完蛋了。。。要靠着农民工给外国人生产袜子支撑这个国家前进
发自「今日水木 on 2206123SC」
--
FROM 60.207.211.*
最好的时代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地婧最近多次表示羡慕姥姥的退休生活,我问她羡慕爸爸妈妈的上班生活不,她说不羡慕。我突然意识到,这跟我们小时候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 我小时候,羡慕父母,他们上班不用早起,也不用打卡,偶尔晚一点没事。他们基本不用加班,下班回家干完家务就可以看电视了,也没有家庭作业。而我们要早起上学,尤其冬天,天黑着就自己起床穿好衣服出门了,到学校还得自己生炉子。放学后要写作业,写完作业基本就该睡觉了。
: 由于我家老人走得早,我没有和老人一起生活过,于是问地婆小时候是更羡慕父母还是姥姥姥爷,答案也是更羡慕父母。那个时候的老人普遍没有现在的退休人员身体好,退休了就给人感觉很老了,也没啥业余生活,大部分也没什么钱。
: ...................
--
FROM 124.127.69.*
不追求攒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过去收入差别小,双职工家庭的生活水平差别主要体现在要不要帮扶父母兄弟以及要不要攒钱,如果都不要,一个月55块钱的时候也能过得不错,都吃了就是了。
另外90年代中期已经需要花钱了,94年国企启动工资改革,工资一年比一年高,但同时紧随着的是分东西变少以及目测分房无法持续,不再是白菜都不用买的年代了。
孩子大一些的,大学开始收费,学费一年比一年涨一两百块钱,以及双职工的孩子上了大学,那一个月最少也要给一百来块钱,总不能自己在家隔三差五吃锅包肉,让孩子在学校舍不得吃两块钱的土豆炖牛肉。
至于小一些的孩子那都是独生,如珠如宝的,特长班流行起来了,钢琴总是要给孩子买一架,唱歌跳舞画画的一个班也从几十到几百。
再说了两口子上班,难道不给孩子准备未来打底的钱么,真让孩子明明父母都有正式工作却要结婚零花费么。
人的诉求从来都是向上的,挣多少钱都自有去处,没几个真那么潇洒说吃吃喝喝全花了的。
【 在 p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我说的,你可能看错了。
: 90年代中期,普通国企单位员工到手300一个月,住房上学基本都不花钱,下个馆子两三个菜二十多块钱,天天吃可能不太行,但一周吃一两次没什么问题。小时候饭馆就是干炸肉段,锅包肉,青椒炒干豆腐,西红柿鸡蛋这些菜。
--
FROM 183.241.204.*
回的是lz帖子,lz说的,没注意其他人来回复了。
300块钱,一顿饭吃近10%的工资?然后一周一两次?50-80%的工资拿去喝酒吃饭?然后女性的工资都拿来养家?这是很多成家养小孩的人的消费?我们厂里普通人家没这样的。
另外,那会上学是要交学费书本费的,学费不高,书本费是实打实的。而且90年代中期下岗潮已经暗潮涌动了,开始传下岗的事了,厂里都人心惶惶了。
【 在 p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我说的,你可能看错了。
: 90年代中期,普通国企单位员工到手300一个月,住房上学基本都不花钱,下个馆子两三个菜二十多块钱,天天吃可能不太行,但一周吃一两次没什么问题。小时候饭馆就是干炸肉段,锅包肉,青椒炒干豆腐,西红柿鸡蛋这些菜。
--
FROM 111.201.29.*
攒钱目的还有添大件,比如买个电器买个家具什么的;赡养老人,很多上一辈都不是双职工,吃饭看病都需要子女支持,普通人家哪有啥都不想,全都吃喝把钱花了的啊,不想事的单身小年轻可能多一些,有孩子的普通家庭都不会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追求攒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过去收入差别小,双职工家庭的生活水平差别主要体现在要不要帮扶父母兄弟以及要不要攒钱,如果都不要,一个月55块钱的时候也能过得不错,都吃了就是了。
: 另外90年代中期已经需要花钱了,94年国企启动工资改革,工资一年比一年高,但同时紧随着的是分东西变少以及目测分房无法持续,不再是白菜都不用买的年代了。
: 孩子大一些的,大学开始收费,学费一年比一年涨一两百块钱,以及双职工的孩子上了大学,那一个月最少也要给一百来块钱,总不能自己在家隔三差五吃锅包肉,让孩子在学校舍不得吃两块钱的土豆炖牛肉。
: ...................
--
FROM 111.201.29.*
对,年轻人啥都不想的也好些是因为有父母打底,九十年代中期早已有了万里挑一的婚嫁俗语,当时自己装台还不错的电脑要万把块钱,大钱上这里一万那里一万的,几百块的工资要攒多久才能攒出来一万。小钱上那更是举目可以皆见花销,买套玉兰油几百块,买件重磅真丝衬衫几百块,马路上出租车招手即停。年轻人的啥都不想那都是双职工父母给撑起来的,从几十挣到几百再到上千一路撑下去,为了让孩子甭管啥时候都是该有的能够有,更是无需赡养父母帮扶弟妹,孩子自是过的舒适,祖祖辈辈谁都是站在父母肩头,打底的那个人历来是最辛苦的,谁累谁知道,并不是父母不说累那就是不累。
【 在 zzw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攒钱目的还有添大件,比如买个电器买个家具什么的;赡养老人,很多上一辈都不是双职工,吃饭看病都需要子女支持,普通人家哪有啥都不想,全都吃喝把钱花了的啊,不想事的单身小年轻可能多一些,有孩子的普通家庭都不会
:
--
FROM 183.241.204.*
我也特别羡慕我父母,一辈子一个工作混着,天天到单位就是屁事没有,也没压力,孩子也不管,早上起来经常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父母还在睡懒觉,晚上回来也不用鸡娃,孩子学成啥是啥,我父母到了40岁以后彻底放飞,上班时间都去打麻将那种
--
FROM 111.206.94.*
你现在立马不上班,找个小城市住下去躺平,就靠存款和利息也能过上比你父母当年生活条件好得多的生活,你肯这么干吗?说实话以前的生活你现在可能一天都待不下去。以前大部分人家里连厕所都没有,要上公共厕所,要上公共澡堂。甚至很多城市家庭八九十年代还没有自来水,我家是城里的,到了90年代才住上楼房有了自来水、厕所这些基本的东西。在你父辈小时候,大概率是要天天去公厕、拿桶打水、点煤炉,吃的穿的用的和现在完全没法比。开小轿车?那是当年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随便城里普通人家的装修,在当年的人眼里看起来简直和皇宫似的。你觉得以前好,那无非是那时候你年轻,受的苦你都忘了。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地婧最近多次表示羡慕姥姥的退休生活,我问她羡慕爸爸妈妈的上班生活不,她说不羡慕。我突然意识到,这跟我们小时候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 我小时候,羡慕父母,他们上班不用早起,也不用打卡,偶尔晚一点没事。他们基本不用加班,下班回家干完家务就可以看电视了,也没有家庭作业。而我们要早起上学,尤其冬天,天黑着就自己起床穿好衣服出门了,到学校还得自己生炉子。放学后要写作业,写完作业基本就该睡觉了。
: 由于我家老人走得早,我没有和老人一起生活过,于是问地婆小时候是更羡慕父母还是姥姥姥爷,答案也是更羡慕父母。那个时候的老人普遍没有现在的退休人员身体好,退休了就给人感觉很老了,也没啥业余生活,大部分也没什么钱。
: ...................
--
FROM 114.25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