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谡会被张郃给打败了呢?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及将领,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是蜀汉侍中马良之弟。他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深受诸葛亮赏识,但最终因街亭之战的失误而悲剧收场。
主要经历与事迹
1. 早期才能与诸葛亮的器重马谡以才名显于蜀汉,擅长谈论兵法谋略,诸葛亮对他格外重视,常与他彻夜讨论军国大计。刘备临终前曾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未完全采纳。
2. 参与平定南中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被诸葛亮采纳,对稳定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3. 街亭之战的致命失误
- 背景: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命马谡为先锋守街亭(今甘肃秦安一带),以阻挡魏将张郃的援军。
- 失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放弃当道扎营,选择登山据守,结果被张郃切断水源,蜀军溃败。
- 后果: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北伐战线崩溃,被迫退兵,首次北伐功败垂成。
4.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兵败后下狱,最终被诸葛亮依法处死(一说病死于狱中)。诸葛亮为此痛哭,既痛惜马谡之死,也自责用人失误。此事成为诸葛亮一生中的重大遗憾。
历史评价
- 正面:聪慧善谋,在战略层面有一定见解(如南中攻略)。
- 负面:缺乏实战经验,刚愎自用,导致关键战役失败。
- 象征意义:后世常以“马谡失街亭”比喻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风险。
--
FROM 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