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发现国内双职工家庭在维持正常生活的状态下不可能生养孩子啊
对比80后小的时候,现在生育年龄拖后。有孩子的时候父母年岁已经偏大,熬夜+白天带娃难度很大,如果老人身体再出问题,对于双独生的80后更是雪上加霜。
现在基本就是一方在家,或者聘请育儿嫂+父母的方式过度到托育阶段。这样的话,总体成本肯定会大幅上升,面对现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一切都是如履薄冰。
--
FROM 111.203.214.*
那时大多数人在农村
在城市的都是国企吧。
有托儿所。
而且全托,一个礼拜接一次。
【 在 nVidia 的大作中提到: 】
: 话说六零七零八零后那一代的父母是怎么养娃的?我大姨家四个男娃,大姨大姨夫都是工人,我这四个表哥不都活的好好的。
: 我爸妈赶上了计划生育,所以我是独子,我爸妈也都是双职工,我妈还是机修工人,我从小在我妈的机修车间里被一堆工友一起带大的。小时候家里没房,还住了好几年我爸的办公室。
: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矫情。
: ...................
--
FROM 223.102.85.*
分析的有道理。都干同样的事,
效率不高,互相合作,各自发挥优势更好些。
【 在 kezhif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没有可能大城市里,那些早来的,卡位后面的,那些人不太难,他们有积累
: 难得是后面来的,他们不想只在大城市当干电池,又想赚钱,还想抚养后代,这自然就难了
: 因为目前没看到哪方力量在支援他们,只有大山压顶,也不是每个猴子都能长成黑悟空
: ...................
--
FROM 223.102.85.*
带孩子比上班累多了,主要是心累
--
FROM 218.65.104.*
有的老人就是不带 你去跟他们讲这种道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only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大部分家庭是有老人帮扶的啊 幼儿园 小学门口 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占比是最高的
: 不要说什么 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 被拖累如何如何
: 托举是一代代往下传的 代代托举代代都过得好
: 代代都只顾自己乐 代代都过不好 然后没法生 类似基因就直接消亡
--
FROM 183.240.139.*
现在民众根本不想生娃。国家不着急就好。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aurox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众都被惯坏了,错误地以为什么人都有资格留下后代,自古以来也不是这样的吧
--
FROM 183.240.139.*
上海收入中位数七八千,很高吗?
【 在 hhcct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育儿嫂就是上海的价,说收入就是十八线小县城,还是挺迷惑的。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58.246.155.*
双职工确实难。我家还算可以的,老人很给力,3岁前白天都靠他们照顾。后来孩子上了家门口公立园,非得卡着4点20放学,早上卡着8点钟开门,哪个上班的能够得上这时间……只能天天吃到早退去接送,职业生涯就快完蛋了,只好转私立园,经济压力又大了,不过没办法啊,只能图一头。
【 在 newssmith 的大作中提到: 】
: 产假最多几个月,托育机构最早1.5-2岁,中间这一年时间里如果不辞职、不请长假调休、不请父母亲人、不甩手给外人不可能带孩子,这必然带来经济压力陡增、家庭矛盾凸显的畸形生活状态,而且即便上了托育机构也没几个单位下班时间和托育机构放学差不多的,社会对这些的保障基本不存在,理性的人有什么理由会去生孩子呢?
--
FROM 203.192.13.*
老人带,请保姆,自己全职,古今中外不都这样带孩子吗?
【 在 newssmith 的大作中提到: 】
: 产假最多几个月,托育机构最早1.5-2岁,中间这一年时间里如果不辞职、不请长假调休、不请父母亲人、不甩手给外人不可能带孩子,这必然带来经济压力陡增、家庭矛盾凸显的畸形生活状态,而且即便上了托育机构也没几个单位下班时间和托育机构放学差不多的,社会对这些的保障基本不存在,理性的人有什么理由会去生孩子呢?
--
FROM 183.213.128.*
跟老师说一下应该可以。长期这么做也没问题。
下午6点大约是闭园时间,统一放的时间没那么晚。
【 在 taot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幼儿园能到6点?
--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