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从内容关联上,大学数学对中学数竞的直接促进作用比较难评估(有一些是明确有直接作用的,比如二潘的数论里有部分内容是公认为中学数竞数论模块的必修),从能力促进上就看个人情况了,但总会有一些高水平选手在搞中学数竞的同时出于兴趣等目的会同时投入部分精力学习大学数学。
如果能力和兴趣都ok,基本上小高年级是黄金时段,像国集水平的选手从小高年级进入高联开始同时自学大学数学是没有问题的,到高一竞赛成绩有效还有漫长的五年,时间非常充裕,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业负担加重,课内如果不开绿灯,还是会把精力主要放到中学数竞上。
【 在 Safari999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今年IMO金牌,重庆巴蜀的那个选手,他写的学习数学竞赛的经历有这么一段,说明大学数学教材是有帮助的
: 直到2023年9月,我主要在持续刷题,题目来源包括历年各种区域赛、CMO、TST、IMOSL以及其他国家的优质赛事(如美国的众多选拔考试)。期间,我效仿那位学长,自学了部分大学数学,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抽象代数、复变函数。这些知识对高水平选手非常必要,能提供更高的视角和更多解题手段与思考方式。为培养更好的考场习惯,我参加了一些比赛,如东南赛(一金一银)和西部赛(金牌)。
--
修改:hfyx FROM 223.71.245.*
FROM 223.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