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前提是你掐尖的机制是正确的,使得不同的人都能进入最适合自己的班型,实际上由于
未成年人发育的不确定性,以及努力程度和投入的差距,你没法保证适合的人进入适合的班
..有人靠过分努力进了实验班然后跟不上,有人投入不够然后没被掐中,然后认为自己能被
掐尖的学生为了这场掐尖都付出了大量额外的努力,怎么衡量总体的得失呢?
【 在 rpking4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的 没有“掐中”的人,可以让老师讲更适合自己的东西。
: 最简单的模型是读书,如果一个班学生读书和理解的速度是 一分钟2页到1分钟0.1页(
: 真实差距差不多能有20倍,这还是没考虑最蠢的那些学生)。 老师讲课的速度在这个班
: 里大概只能是中位数偏下,比如一分钟0.5页这样。 这样的话 一分钟0.1页的学生会像
: 听天书一样,一分钟2页+的
: 孩子觉得度日如年。
: ...................
--
FROM 203.2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