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两个课题。
相关性,已经证明了,done。
因果关系,确实关系不大。竞赛主要是选拔功能,附带学到一些知识。国集级别的选手如果把搞中学竞赛的经历用到大学数学的学习上,在初中阶段完成相当比例的本科数学的学习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很可惜,他们要先解决升学问题,一切都在高考制度下,魔都的言哥在阿赛获奖后还要参加中考,多么有趣的画面。
为了升学会急剧放大学习奥数或竞赛的人群规模,各方都有责任,但真正搞竞赛的人极少,学习奥数或竞赛跟真正搞竞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极容易被混淆。所以,还是升学的锅,跟竞赛关系也不大。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零成本,但要证明它,要付出极高成本,这或许就是以公平为主旨的高考制度的瑕吧。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我关注的是竞赛是否能促进数学天赋的成长和充分发挥,是不是有因果关系。
: 竞赛能起到一定的筛选作用,竞赛高手相比普通孩子取得更高成就的几率显著更高,这很容易理解。但这些竞赛高手如果不花那么多时间去搞竞赛去解已知答案的题,是否会取得更高成就?这至少是有可能的。从这一点来考虑,中国竞赛的内卷可能是有害而非有益的。
: 学术成就是在成年阶段,但成长发育是在儿童青少年阶段,中国的竞赛恨不得从幼儿园抓起,绝非好事。从这一点来说,打击小幼阶段的校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至于中学竞赛,可能是有好处,但系统化的校外培训反而模糊了人才天赋上的区别,也不是好事。
: ...................
--
FROM 223.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