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我关注的是竞赛是否能促进数学天赋的成长和充分发挥,是不是有因果关系。
竞赛能起到一定的筛选作用,竞赛高手相比普通孩子取得更高成就的几率显著更高,这很容易理解。但这些竞赛高手如果不花那么多时间去搞竞赛去解已知答案的题,是否会取得更高成就?这至少是有可能的。从这一点来考虑,中国竞赛的内卷可能是有害而非有益的。
学术成就是在成年阶段,但成长发育是在儿童青少年阶段,中国的竞赛恨不得从幼儿园抓起,绝非好事。从这一点来说,打击小幼阶段的校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至于中学竞赛,可能是有好处,但系统化的校外培训反而模糊了人才天赋上的区别,也不是好事。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术智商和竞赛智商肯定有区别,但从菲尔茨和imo成绩如此高的相关性来看,说明竞赛能体现出的天赋和能力远远不只是对付应试,如果各方面主客观条件具备,竞赛高手是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学术成就的。
: imo从技术难度上没有那么的高,但只有6个名额,对于中国牛娃们来说,imo只是副产品,主要是要争高考保送名额,僧多粥少,其实就是内卷严重,类似乒乓全运会。
: 考试牛并不意味着只会考试,只是不得已。竞赛只是用于升学选拔,选拔一旦结束,后面该怎么学怎么学,有多少学术成就主要在大学后的成年阶段,黄金一代出去了又回来又出去,这锅,中学竞赛不背。
: ...................
--
FROM 218.2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