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智商和竞赛智商肯定有区别,但从菲尔茨和imo成绩如此高的相关性来看,说明竞赛能体现出的天赋和能力远远不只是对付应试,如果各方面主客观条件具备,竞赛高手是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学术成就的。
imo从技术难度上没有那么的高,但只有6个名额,对于中国牛娃们来说,imo只是副产品,主要是要争高考保送名额,僧多粥少,其实就是内卷严重,类似乒乓全运会。
考试牛并不意味着只会考试,只是不得已。竞赛只是用于升学选拔,选拔一旦结束,后面该怎么学怎么学,有多少学术成就主要在大学后的成年阶段,黄金一代出去了又回来又出去,这锅,中学竞赛不背。
为啥总有人要把这两个扯在一起,毕竟学术体制话题太大,群众们没有发言权,竞赛应试教育是软柿子,谁都可以捏两下,没有门槛。
【 在 youyo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其他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系统以考试竞赛为目的的奥数培训,所以奥数获奖的都是自发的对数学有强烈兴趣和超常天赋的天才;而中国的奥数培训基本上是以考试竞赛为目的的,imo金牌只能说明他智商足够高且善于学习和考试,但对于fields奖这样水平的数学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过早的应试教育甚至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
--
FROM 223.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