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谈兴趣:所有的喜欢都是愉悦的,冲向顶峰的坚持都是残酷的
没参加过全国的比赛了,印象中就参加了个京津冀比赛,前十。围棋这个学的时候投入挺多,但是学的时间短,学了两年不到就停了,这个文章就是在停之前写的,就是在思考和选择。
然后就转道学数学了,顺便搞数独。学数学起步晚了。要是早点会更好,不过这个调整的时间点也还凑合,但肯定不能更晚了。
【 在 java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呀 是青少年比赛的排名呀,也分年龄组,谁让你跟柯洁比了。。数独这个厉害啊,但不了解,数独培养好了以后开个培训班也能养活自己了。。
--
FROM 103.35.105.*
那可能算少有的没那么痛苦的赛道了,不过残酷性还在,残酷就变成了天赋碾压。。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需要天赋了。我感觉如果天赋够的话,应该还是可以愉悦的拿全国前十。这一行我接触下来基本是孩子自己选的赛道,如果不愉悦坚持不下来。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119.141.*
这点跟你想法不同,我认为人和人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猴都大
【 在 smallpap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通常人的差异并没你想象那么大。真正热爱那投入的精力时间乃至学习状态就不一样。不热爱那可能放弃的很快。话说我当年留学的时候,多少国内名牌大学博士读一半转CS为了找工作,之前学的根本不在意放弃。
--
FROM 1.119.141.*
【 在 piggybankk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点跟你想法不同,我认为人和人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猴都大
:
那你想法。一般人的智力基本在这社会上足够用了,差距不在这上面。
--
FROM 111.199.85.*
哈哈,我只能尊重不认可吧
【 在 smallpap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想法。一般人的智力基本在这社会上足够用了,差距不在这上面。
--
FROM 1.119.141.*
按你这个说法,我家应该算的。我感觉他一直在挑战个人上限,从参加本地魔方比赛开始到报名世界魔方大赛。我完全不知道他的上限在哪,只知道他一直在自己练习,每次比赛都有提高。
我看到的是,个人喜欢的事情,追求个人顶峰不能算太残酷。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我论证观点所举的例子里可以看出,我指的顶峰是追求个人能力的极限,甚至超越个人能力的极限。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72.195.231.*
说起来这个赛道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较容易碰到世界冠军。孩子们都和追星似的和冠军合影。
可能因为小众,每次比赛参加人数不多,容易见到。
【 在 piggybankk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可能算少有的没那么痛苦的赛道了,不过残酷性还在,残酷就变成了天赋碾压。。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72.195.231.*
什么是愉悦?当你可以全身心投入某个事,忘了时间是怎么流逝的,就是愉悦,所以不管是什么爱好,能让你愿意沉醉其中的,都是值得的,就好比吃到喜欢的糖果。这个即便没有达到顶峰,过程就足够值得。
什么是需要冲到顶峰?是这个顶峰能带给你什么?是有功利性的,是需要家长去判断功利得失。因为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与社会产生关联,是需要得到俗世认可。钢琴顶级和二胡顶级,社会认可是不一样的。那么选择钢琴还是二胡,需要价值判断。
人应当培养多种多样的爱好,享受多种多样的愉悦。而顶峰因为精力缘故,可能只有一样,那是为社会化付出的残酷,非要从爱好中强求,没有必要吧。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围棋的时候,很多家长常常会问一个问题,我们也不例外,就是为什么:为什么让孩子学围棋?
: 不喜欢很多公众号上经常发的学围棋的若干个好处之类的文章。类似于“学围棋使你的孩子专注”、“学围棋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学围棋的孩子数学更好”……暂且不说这其中是否有真正的因果关系,即便有,难道你是为了让孩子的数学更好来学的围棋吗?那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些时间好好学数学呢(一般是数学好的孩子多半适合围棋,围棋是一种需要计算力的智力运动)。这些“为什么”是给了一些在学与不学中犹豫不决的人们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那么,你的孩子,为什么学围棋?
: 第一个回答,喜欢。
: ...................
--
FROM 111.200.184.*
但你要明白,很多人擅长的东西,都会喜欢。喜欢很多源自于自己擅长。所以有的时候选择冲击更高目标的那个往往和你的喜好之一是重合的。
当然可以有更多的爱好了,踢球打篮球溜冰旅游,多了,但跟这里讲的这个不矛盾
【 在 imql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是愉悦?当你可以全身心投入某个事,忘了时间是怎么流逝的,就是愉悦,所以不管是什么爱好,能让你愿意沉醉其中的,都是值得的,就好比吃到喜欢的糖果。这个即便没有达到顶峰,过程就足够值得。
: 什么是需要冲到顶峰?是这个顶峰能带给你什么?是有功利性的,是需要家长去判断功利得失。因为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与社会产生关联,是需要得到俗世认可。钢琴顶级和二胡顶级,社会认可是不一样的。那么选择钢琴还是二胡,需要价值判断。
: 人应当培养多种多样的爱好,享受多种多样的愉悦。而顶峰因为精力缘故,可能只有一样,那是为社会化付出的残酷,非要从爱好中强求,没有必要吧。
: ...................
--
FROM 103.35.105.*
我是想说爱好可以不受限制,但是冲向顶峰需要价值判断。
自己的爱好能最后达到顶峰,其实只是省去一开始投入时间的纠结,但是能到顶峰,肯定靠天赋+坚持,多过自己的喜欢。而且喜欢有可能是短暂的,喜欢也是可以慢慢养成的,我一开始不喜欢数学,但是因为投入时间多数学成绩好获得很多肯定,我就爱上数学,更愿意投入时间形成正向循环,我也可以说数学是我的爱好。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你要明白,很多人擅长的东西,都会喜欢。喜欢很多源自于自己擅长。所以有的时候选择冲击更高目标的那个往往和你的喜好之一是重合的。
: 当然可以有更多的爱好了,踢球打篮球溜冰旅游,多了,但跟这里讲的这个不矛盾
--
FROM 111.20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