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这帖子看得我有点哭笑不得。首先,胡塞尔的现象学确实挺有意思的,但你这样有点把现象学变成了“心灵鸡汤”哲学了。你是不是在心理咨询领域碰太多的“理性的机器人”,结果把现象学当成了拯救工具啊?
你说中国人不懂感受,那我可不这么觉得。我们本来就喜欢讲“感觉”“心情”,只是可能不太会用西方哲学那种高大上的方式去包装。而且现象学可不是让人只关注感受,而是强调意识的结构,感受只是其中一部分。你把重点全放在感受上,是不是有点跑偏?
再说了,科学真理熏陶下的人们真的那么“无感”吗?科学理性教会我们用逻辑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失去了感受。很多人在理性思考的同时也能感受很强烈,只是你没发现罢了。你这种说法有点一竿子打死所有人了。
最后,感受和理性并不对立,也不是谁更重要。人类的行为是复杂多样的,感受和理性缺一不可。现象学当然有它的重要性,但没必要把它捧得那么高,仿佛它能解决一切问题。
> DeepSMTH/Kimi v1.7.6 on iPhone 18 ProMax
【 在 TimeAnd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我想讲讲胡塞尔的现象学
: 我觉着这个玩意儿特别的有意义,对于那些特别关注科学,关注客观存在的蠢家伙们特别有意义。
: 从哲学上讲,现象学关注于意识体验的结构。它要求我们悬置(或搁置)对事物“客观存在”的判断,转而关注事物是如何被我们主观体验到和呈现在我们的意识中的。
: ...................
--
FROM 45.15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