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空余恨。两个女人的战争,看似争的是一个人,一段名分,实则斗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哲学。而结局,往往早已写定,那个真正动了感情的人,注定是输家。
因为她要的,是“完美”,是“唯一”,是感情容不下的一粒沙。当她发现自己视若珍宝的感情竟是一件裂了璺的瓷器,他人可以随意染指,她的骄傲与纯粹,便容不得这份瑕疵。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的退让,看似是输,实则是感情上的洁癖,是对自我价值的守护。
而那个不动感情、只怀目的的人,她进退自如,因为她本就不为爱而来。她或许出身寒微,早已被生活磨掉了天真与柔软,她信奉的是生存法则,获取是唯一目的。感情于她,是手段而非终点。她没有底线,因为她不需要守护内心那片不容玷污的圣地。她笑到最后,并非因为她赢了爱情,而是因为她从未踏入这个战场,她一直在进行一场纯粹的“资源掠夺战”。
盲猜那让位的原配,大抵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家境优渥,未见人世险恶,相信爱与承诺便是世界的全部规则。她的世界非黑即白,故而到了最后关头,她竟还在和丈夫讲感情、论对错,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又不幸的单纯。
而那位三儿,或许一路攀爬,历经艰辛,物质的匮乏早已让她将情感抛诸脑后。她目标明确,手段灵活,能屈能伸,因为她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那是她安全感的全部来源。
于此,谁输谁赢,已难界定。一个输了关系,却守住了内心的秩序;一个赢得了资源,却早已典当了自己的灵魂。
唯愿那位退让的原配,历经此劫,并非沉沦于“恨”,而是了悟“情”之深浅。愿她终能遇见那个一心人,无需她斗智斗勇,便能白首不相离。而那场战争,于她而言,不过是剔骨削肉般的成长,让她从此既能保有深情,亦能看透人心,后半生走得更加清醒与从容。
--
FROM 220.16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