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才是上等人?这个问题很重要。
有人说,上等人是不用亲自拉屎的人,这话有些粗俗,但话糙理不糙。虽然当上下等人相遇,上等人总会第一时间亮明身份。因为如果下等人不及时露出崇敬的表情,画面就会变得极其丑陋。超凡的爱心和责任心,关心环境保护、灾区重建、留守儿童教育、野生大叫驴的产后护理等社会问题,他们看见白鱀豚的图片会流泪,对你球的命运抱有深切的关怀。
不少下等人也心系你球,不同的是下等人会针对问题有所行动,而上等人不会。行动是对上等人身份的侮辱。出门坐地铁,调低冷气少吃牛肉当然最节能减排,但这些都是下等人的行为。在空调房里吃着牛排大声疾呼,才是一个上等人最热烈的环保表达。
由此可见,上等人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生活品质。上等人绝不亲自打扫卫生,他们更习惯请阿姨。请阿姨很花钱,不是每个上等人都负担得起,所以有时候,两个关系比较好的上等人会交换去对方家打扫卫生,通过做彼此的阿姨,来解决雇不起阿姨的问题。
当然,有钱的上等人还是更倾向于请专业的阿姨,这样他们才能时不时在朋友圈分享阿姨的趣事,以免别人不知道自己家请了阿姨。最近的流行趋势是和大家分享自己家阿姨的文学作品,小说,或者诗歌,称阿姨为“范雨素第二”。一时间,连会背唐诗的阿姨都有价无市,听说很多写公众号的,最近都在考虑转行去上等人家里当阿姨。
不过,以上这些都不是鉴定上等人最主要的标准,最主要的标准体现在吃上。因为如果靠房子和车子区分,绝大多数上等人会立刻沦为下等人,这是上等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吃方面,一个真的上等人会做到以下几点:
买东西只去进口超市,且只买外国货。橄榄油买希腊的;三文鱼,加拿大的;小香肠,西班牙塞维利亚的,老陈醋都只买法国南部的,搭配意大利手工水饺。虽说买回去阿姨也不会做,总把三文鱼炒上糖色,拿小香肠配蒜薹,但真的上等人留着泪也会吃下去——那不是食物,是文艺的复兴,是一整个欧罗巴的先进文明。
上等人的冰箱里当然常备奶酪。蓝纹儿的,越难吃越好,因为请下等人来家中吃奶酪同时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上等人生命中的一大乐事。需要强调的是,上等人绝不会邀请别的上等人来家里吃奶酪:他们怕自个儿绷不住,先吐了,被贬为下等人。
可见两个上等人相遇,总归是要决出一个真正的上等人的。过敏,也是上等人对决的常用手段。真的上等人至少要对七种食物过敏,而对一个根红苗正的祖传上等人来说,这个数要翻三倍不止。过敏是上等人的毛病,只有长期生活在洁净环境中的人才容易过敏。虽然我国空气质量都这逼样儿了,但每一个上等人都坚信,他们是长在无菌室里的——他们过敏。
上等人也下馆子,对上等人来说,下馆子就好比下凡。没进店门他们就开始挑剔,从菜单排版挑剔到服务员的制服面料,俨然宇宙间唯一的大师。所幸你很难在普通的餐厅见到他们的身影,上等人喜欢小众冷门高逼格,法餐他们都嫌土,日料勉强看入眼,至于什么墨西哥韩国fusion私房菜,他们看见就能高潮。而烤串、炸虾、火锅、麻辣烫、水煮鱼、煎饼果子等常见食物,上等人听了是会下意识皱眉头的:那玩意儿能吃吗?都是地沟油,煎炸炒,太不健康啦!
只有一种情况下上等人会吃烤串:当烤串被称为BBQ的时候;
同理,只有一种情况下上等人会吃炸虾:当炸虾被称为天妇罗的时候;也只有一种情况下上等人会吃煎饼果子:当煎饼果子被称为可丽饼的时候。这种时候,上等人就不在乎健不健康、是不是地沟油了。毕竟啊,优越感都给足了,还要啥自行车呢?
下等人会好奇:名字好听的地沟油就不是地沟油了吗?
上等人会反驳:我们上等人吃的东西,能有地沟油吗?就算有,那跟你们下等人的地沟油能一样吗?
--
FROM 112.9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