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古如江寺黑关修行洞吧
在所谓的阿里秘境这条线上,最令人意外的发现是古如江寺的黑关修行洞。黑关修行洞的记载曾见于旅行家斯文·赫定的游记:修行者入洞后,洞口即被人用石块封住,仅留一个送食物的小孔。每天上午,协助修行者的喇嘛通过小孔将食盒放进洞中,下午再由小孔把食盒取走;要是食盒几日不动,就代表里面的修行者已圆寂。令人震撼的是,修行者一旦入洞,大都从此不再出洞,直到死去。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在终日不见阳光、四季不分的暗穴中苦修冥想几年乃至几十年,是何种体验,需要怎样的热望和执着。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历经百余年的岁月,黑关苦修依然在西藏的某些角落中延续着。虽然黑关修行者的虔诚和坚持令人感佩,但在理性层面,我并不认同这种这种修行方式。在我看来,自我封闭既非一个高尚勇敢之灵魂的彼岸,更不会给他人以正面的启示和实际的救赎。人只有承担必要的责任,直面生而为人就不应逃避的悲苦、磨难、危险和罪恶等一切人生的阴暗面,其灵魂才可能在此锤炼过程中升华和涅槃。这个过程不仅是真正的自渡;同时,往往也会有助于他人。
--
修改:qtpr FROM 60.27.158.*
FROM 60.27.158.*


没苦硬吃
我不赞成这种体修领悟方式
真正的修行 离不开艰苦卓绝的思考
避开思考都是不可能的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所谓的阿里秘境这条线上,最令人意外的发现是古如江寺的黑关修行洞。黑关修行洞的记载曾见于旅行家斯文·赫定的游记:修行者入洞后,洞口即被人用石块封住,仅留一个送食物的小孔。每天上午,协助修行者的喇嘛通过小孔将食盒放进洞中,下午再由小孔把食盒取走;要是食盒几日不动,就代表里面的修行者已圆寂。令人震撼的是,修行者一旦入洞,大都从此不再出洞,直到死去。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在终日不见阳光、四季不分的暗穴中苦修冥想几年乃至几十年,是何种体验,需要怎样的热望和执着。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历经百余年的岁月,黑关苦修依然在西藏的某些角落中延续着。虽然黑关修行者的虔诚和坚持令人感佩,但在理性层面,我并不认同这种这种修行方式。在我看来,自我封闭既非一个高尚勇敢之灵魂的彼岸,更不会给他人以正面的启示和实际的救赎。人只有承担必要的责任,直面生而为人就不应逃避的悲苦、磨难、危险和罪恶等一切人生的阴暗面,其灵魂才可能在此锤炼过程中升华和涅槃。这个过程不仅是真正的自渡;同时,往往也会有助于他人。
--
FROM 223.66.104.*
如果坐禅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快乐,宁静,安详,那也未为不可,此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思考,而是放空自己。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所谓的阿里秘境这条线上,最令人意外的发现是古如江寺的黑关修行洞。黑关修行洞的记载曾见于旅行家斯文·赫定的游记:修行者入洞后,洞口即被人用石块封住,仅留一个送食物的小孔。每天上午,协助修行者的喇嘛通过小孔将食盒放进洞中,下午再由小孔把食盒取走;要是食盒几日不动,就代表里面的修行者已圆寂。令人震撼的是,修行者一旦入洞,大都从此不再出洞,直到死去。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在终日不见阳光、四季不分的暗穴中苦修冥想几年乃至几十年,是何种体验,需要怎样的热望和执着。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历经百余年的岁月,黑关苦修依然在西藏的某些角落中延续着。虽然黑关修行者的虔诚和坚持令人感佩,但在理性层面,我并不认同这种这种修行方式。在我看来,自我封闭既非一个高尚勇敢之灵魂的彼岸,更不会给他人以正面的启示和实际的救赎。人只有承担必要的责任,直面生而为人就不应逃避的悲苦、磨难、危险和罪恶等一切人生的阴暗面,其灵魂才可能在此锤炼过程中升华和涅槃。这个过程不仅是真正的自渡;同时,往往也会有助于他人。
--
FROM 124.17.26.*
放空自己的目的是啥?
是为了更专注的思考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坐禅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快乐,宁静,安详,那也未为不可,此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思考,而是放空自己。
:
--
FROM 223.66.104.*
说得好像你多懂一样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坐禅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快乐,宁静,安详,那也未为不可,此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思考,而是放空自己。
:
--
FROM 60.27.158.*
为啥要思考呢,放空就好了,自由自在的不是很好吗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放空自己的目的是啥?
: 是为了更专注的思考
: :
--
FROM 124.17.26.*
我只知道如果你做一件事感受不到快乐,那么你没必要去强行吃亏受罪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得好像你多懂一样
:
--
FROM 124.17.26.*
人家爱在洞里修行你管得着吗
在洞里修行不正面,在洞外修行就正面?你都不是修行的人,装模作样的指手划脚,你懂个球啊
什么洞里洞外的,修行者自有他们的认同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所谓的阿里秘境这条线上,最令人意外的发现是古如江寺的黑关修行洞。黑关修行洞的记载曾见于旅行家斯文·赫定的游记:修行者入洞后,洞口即被人用石块封住,仅留一个送食物的小孔。每天上午,协助修行者的喇嘛通过小孔将食盒放进洞中,下午再由小孔把食盒取走;要是食盒几日不动,就代表里面的修行者已圆寂。令人震撼的是,修行者一旦入洞,大都从此不再出洞,直到死去。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在终日不见阳光、四季不分的暗穴中苦修冥想几年乃至几十年,是何种体验,需要怎样的热望和执着。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历经百余年的岁月,黑关苦修依然在西藏的某些角落中延续着。虽然黑关修行者的虔诚和坚持令人感佩,但在理性层面,我并不认同这种这种修行方式。在我看来,自我封闭既非一个高尚勇敢之灵魂的彼岸,更不会给他人以正面的启示和实际的救赎。人只有承担必要的责任,直面生而为人就不应逃避的悲苦、磨难、危险和罪恶等一切人生的阴暗面,其灵魂才可能在此锤炼过程中升华和涅槃。这个过程不仅是真正的自渡;同时,往往也会有助于他人。
--
FROM 223.11.218.*
懂你
【 在 fat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爱在洞里修行你管得着吗
: 在洞里修行不正面,在洞外修行就正面?你都不是修行的人,装模作样的指手划脚,你懂个球啊
: 什么洞里洞外的,修行者自有他们的认同
--
FROM 60.27.158.*
没白疼你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懂你
:
--
FROM 223.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