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hc资深技术派老徐
从西区冠军战太阳对小牛统计看,篮球战术发展趋势
2006年NBA西区冠军赛第四场太阳对小牛之役,我做了个统计;兹统计两队在比赛中使用的战术种类,在六大类战术里,依次以对持球掩护(on ball screen)里的掩护走位(pick and roll)与掩护切出(pick and split),以及内外组合(inside out)、接球掩护(catch and screen)、给了就走(give and go)、切传(cutting and passing)、空手掩护(off ball screen)等发现,小牛队在第一节使用了9次对持球掩护,太阳使用了14次,两队共23次;小牛使用内外组合3次,太阳5次,两队共8次;小牛空手掩护4次,太阳1次,两队共5次;小牛切传2次,太阳1次,两队共3次;小牛给了就走2次,太阳0次,两队共2次;小牛接球掩护0次,太阳1次,两队共1次。
小牛队在第二节使用了9次对持球掩护,太阳使用了12次,两队共21次;小牛使用内外组合9次,太阳2次,两队共11次;小牛空手掩护3次,太阳0次,两队共3次;小牛切传0次,太阳0次,两队共0次;小牛给了就走0次,太阳3次,两队共3次;小牛接球掩护0次,太阳3次,两队共3次。
小牛队在第三节使用了10次对持球掩护,太阳使用了15次,两队共25次;小牛使用内外组合5次,太阳0次,两队共5次;小牛空手掩护0次,太阳0次,两队共0次;小牛切传2次,太阳3次,两队共5次;小牛给了就走0次,太阳2次,两队共2次;小牛接球掩护0次,太阳1次,两队共1次。
小牛队在第四节使用了15次对持球掩护,太阳使用了12次,两队共27次;小牛使用内外组合3次,太阳0次,两队共3次;小牛空手掩护0次,太阳2次,两队共2次;小牛切传1次,太阳2次,两队共3次;小牛给了就走0次,太阳0次,两队共0次;小牛接球掩护0次,太阳3次,两队共3次。
小牛队在全部四节使用了43次对持球掩护,太阳使用了53次,两队共96次;小牛四节使用内外组合20次,太阳7次,两队共27次;小牛四节使用空手掩护7次,太阳3次,两队共10次;小牛四节使用切传5次,太阳6次,两队共11次;小牛四节使用给了就走2次,太阳5次,两队共7次;小牛接球掩护0次,太阳8次,两队共8次。
从这里你可以发现,藉由对持球掩护然后造成运球者空档跳投,或者造成运球上篮,甚至于造成设立掩护者切出接球跳投,或设立掩护者切走接球攻击,以及藉由掩护造成防守方不得不采用交换防守,进而以高打矮,或者以快(应说个子矮)打高(应说动作慢)的个人单打(isolation)战术实在是非常简单又管用的。
而小牛队仿照湖人主打太阳内线的策略,以致小牛队在这场球采用了20次的内外组合,主打低位(low post)背框单打策略似乎受到太阳队的包夹、协防稍微失效;相对的,太阳队四节里只不过做了7次内外组合的低位单打,显然两队有所差别。
再者,小牛队在上半场总共使用了空手和空手掩护7次,然后做接球跳投(catch and shoot)战术,似乎有抄袭活塞队;但是,下半场却不曾使用这种战术,似乎有待讨论。相对的太阳队,则只在第一节采用1次、第四节采用2次,显然太阳并不主打这种战术。
比较特殊的是,小牛队不曾使用接球掩护战术,相对太阳队就使用了8次,两队在此有天壤之别;再看看台湾的裕隆队最擅长这招,利用曾文鼎接球后帮李学林或陈志忠的掩护,进而制造出持球或两位小个子球员空档攻击策略,由此可见每位教练喜好的战术还是有所不同。
从这里看今年的NBA战术发展看,对持球者设立掩护,然后寻求对手问题予以痛击似乎是趋势;而,个人低位的背框单打技巧好坏,显然对球队采用战术有很大关连。
--
FROM 219.1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