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写过一个帖子,讲那时候非常流行的一个只有爆扣才是热血男儿最佳选择,跳投都是软蛋行为的说法,称这个是Slam Dunk看多了的太傻太天真的结果
如今,似乎这个时代过去了,但是又浮现了类似的观点,而且一年比一年多,那就是,非得是突进去才是合理,才是核心选择,才是正确的决定,才是巨星,而在外面跳投的,那充其量也只能算二流打法。这个说法,印象中,张合理都没有说过,至于从哪里来的,我个人以为是源自上一个时代(见第一段)非常流行的那种说法,而且扩展为,不光内线球员(c,pf),连后卫和小前锋,都应该主打内线,而不是主打外线。
诚然,距离篮筐越近,命中率越高。但是哪怕是当年的帮主,也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中转为主投副突,并拿下第二个三连冠。是帮主很不明智?很不合理?并非如此
大家都知道,距离篮筐近的命中率高,不光进攻方知道,防守方同样知道。所以,篮下那豆腐干大小的一块地方,想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内线大个中锋,肌肉棒子大前,有点力气的小前,甚至很多后场球员,都会在三分线上堆人防守,尤其是到了关键时刻。这就造成篮下那块地方过于拥挤,身体接触过多,结果就是对抗太强,持球者经常被2人甚至更多人包夹,难做动作,难投篮。相比之下,外围地方大,活动范围广,能很快的转移球,进攻不易被干扰,方便出手。所以在很多比赛的最后几个攻防中,大家经常看到进攻时候频繁换上外线球员和跳投好的内线,而防守时候大量派遣肌肉棒子。
有利有弊,所以球员在选择自己的投篮点的时候,经常是需要考虑场上局面的。如果禁区2队都堆了2个大块头,一个外线持球的球员,有啥必要冲进肉堆去冲撞了投出一个很艰难的球?这不是合理,这恰恰就是不合理。如果外线有一个人盯着自己,而通往禁区的路上已经摆出一个铁桶阵,这时候,不跳投,那才是糊涂。
最明显的一个战例,0.4的那个系列,马刺先取2场,湖人在第三场开始摆出铁桶阵,内线包围进去,外线放投不管。这时候马刺不投么?当然投!命中率低,输。命中率高,赢。马刺是输了,因为他们那时候外线准头极差。但是不投改突?或者交给TD?TP和TD在后面4场遭遇什么样的防守,很多人都应该记忆犹新。球刚进禁区,马上被包围,2夹1,3夹1,甚至4夹1都有,你有什么办法出手呢?只有再分出去在外线打。外线人家都不防你,你投不中也得投,因为这是真正正确的选择。
我看到过很多人因为错误的过度信任John Starks而批评Pat Riley的,没有人认为John Starks投丢的那个球是应该在内线打的。我看到过很多人因为马刺的那个系列赛输给湖人而诟病马刺外线投手群的,没有人批评他们或者教练组怎么不做内线选择的。因为,压根没得选择。
而且,篮球,进了才是硬道理,没进就先别说。那些所谓的只要漂在外面打,哪怕进了绝杀也是不合理不clutch的扯淡说法,还是免了吧,实在是荒谬,而且会对以后更多球迷产生错误的引导。
好,再给一个选择题,一个2米身高的sg/pg/sf,面对一个2米高的人盯人防守,和一个站了己方2个2米1以上大个和对方2个2米1以上大个1个1米9的小个的禁区,表上还有5秒,你觉得,他该怎么选择?Jumper or not?
--
FROM 207.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