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没搞懂BYD这个要这么大电池的原因
- 21.5度,110公里,因为要保持最低25%的电量
 所以是16.125度110公里
 百公里是14.66度
 
 【 在 topyp (重仓十兵卫) 的大作中提到: 】
 : 0油耗不等于不花钱,22.5度跑120公里,按1元/度百公里是18.75元,纯油百公里3.8X6=22.8,差距非常小,而且电池在冬季打6-7折,还有电池增加的购车成本,车重导致油耗增加,后期维护成本等等。你说的情况在之前PHEV的油耗达不到这么低的情况下合理。
 --
 修改:freshcool FROM 123.113.46.*
 FROM 123.113.46.*
 
- 【 在 topyp 的大作中提到: 】
 : 0油耗不等于不花钱,22.5度跑120公里,按1元/度百公里是18.75元,纯油百公里3.8X6=22.8,差距非常小,而且电池在冬季打6-7折,还有电池增加的购车成本,车重导致油耗增加,后期维护成本等等。你说的情况在之前PHEV的油耗达不到这么低的情况下合理。
 
 
 既然你都知道1元/kWh的差距非常小,那国家要鼓励能源结构倾向于用电怎么办?当然是让晚上充电显著小于1元/kWh
 --
 FROM 117.136.120.*
 
- 购置税直接就把电池成本给干没了,挺好的。。我支持这个政策。。。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 前面说了啊
 : 政策市
 :
 : 比亚迪这套系统完全有做成HEV的能力
 : 核心问题在于,国内并不是HEV的主战场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ate 40 Pro」
 --
 FROM 123.119.153.*
 
- 所以说还是政策影响,我只是疑惑技术上的问题
 【 在 Svens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购置税直接就把电池成本给干没了,挺好的。。我支持这个政策。。。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ate 40 Pro」
 --
 FROM 101.93.75.*
 
- 技术上可以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纯电里程多多益善是其一,3千瓦220V外放电是其二,其三是十几二十度电不算大啊,你不能跟两田那两度电比啊对吧,纯电车眼瞅着就人均一百度电了这算啥,比亚迪电池自产,这一点上立场就已经和两田不一样了
 【 在 topyp 的大作中提到: 】
 :
 : 所以说还是政策影响,我只是疑惑技术上的问题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ate 40 Pro」
 --
 FROM 123.119.153.*
 
- 首先,实现这么低油耗至少需要3-5度电,具体是多少咱不知道。
 第二,能拿绿牌,免购置税,为啥不拿。
 100公里的是给俺们有私桩和单位有桩用户准备的,6分钱一公里,甚至不花钱,不香么?
 【 在 topyp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是PHEV,核心是发动机技术,亏电下3.X格油。电池不是成本吗,还增加车重,机构复杂性,维护成本等。这个油耗是必须在大电池下才能实现?用48伏MHEV模式能不能实现这个油耗?油耗既然这么低了,也不用在乎那50/100的纯电里程的节省。
 : --
 : FROM 101.93.75.*
 --来自微水木3.5.8
 --
 FROM 117.135.94.*
 
- 北京目前一度电峰0.47元,谷0.37
 油车冬季的油耗也会增加
 另外在城市工况下,用电驱动更平顺安静
 【 在 topyp 的大作中提到: 】
 : 0油耗不等于不花钱,22.5度跑120公里,按1元/度百公里是18.75元,纯油百公里3.8X6=22.8,差距非常小,而且电池在冬季打6-7折,还有电池增加的购车成本,车重导致油耗增加,后期维护成本等等。你说的情况在之前PHEV的油耗达不到这么低的情况下合理。
 --
 FROM 1.202.112.*
 
- 强烈同意,窝窝都全系B系列混动了。
 
 真不如唐插混好用。
 
 【 在 Svens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48V就是个智商税啊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ate 40 Pro」
 --
 FROM 221.216.116.*
 
- 没有大电池,不算新能源车吧,没有补贴,绿牌子也不给
 
 【 在 topyp 的大作中提到: 】
 :
 : 现在是PHEV,核心是发动机技术,亏电下3.X格油。电池不是成本吗,还增加车重,机构复杂性,维护成本等。这个油耗是必须在大电池下才能实现?用48伏MHEV模式能不能实现这个油耗?油耗既然这么低了,也不用在乎那50/100的纯电里程的节省。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CT-AL10」
 --
 修改:maomaogou FROM 101.87.136.*
 FROM 101.87.136.*
 
- 免交一万多的购置税啊,多的那点电池成本才三四千
 --
 FROM 106.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