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问一下,有水了还想得到平行光,光源上移还是下移?
你这是废话!如果考虑这些因素那这个题无解。
我可以问水是什么水?超重水的折射率和纯净水也不一样呢!
初中题,就别想着非理想状态下了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相邻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 :
--
FROM 106.120.136.*
呵呵,那随便吧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凹透镜
--
FROM 106.120.136.*
我这么说吧,即便你所谓的凸透镜折射能力变弱了,焦距变长了,那前提也得是光源同样得在水中!相当于光源从在水中拉长的焦距位置发出光才能得到平行光线。
但是这个题光源是在空气中,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有个折射呢,您别光顾着光线在水中摄入凸透镜的折射。你说水相当于增加了凹透镜,ok,如果光源也在水中那没问题。但是在空气中的话相当于也增加了个凸透镜。
那这个题就变成了在原本的凸透镜前面加了一个焦距为10的凹透镜,在凹透镜前面又加了一个焦距为5的凸透镜,组合起来仍然是加了一个很弱的凸透镜。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水中心薄,四周厚
: 又不是在玻璃中间夹了个凹的水,整体可把水看成凸透镜
: :
--
FROM 106.120.136.*
对啊,平面你看起来是个平面,但是光线是从空气射入,经过了折射,实际上是变成了凸透镜的功能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光源在空气中水体不就是一个厚凹透镜,只不过一面平一面凹
--
FROM 106.120.136.*
那你就比较光线射入和射出凸透镜两次折射后的能力强还是从空气进入水面发生的一次的折射能力强呗。
那也得定量分析,也不是想当然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凸透镜可以在水中保持焦距不变的话,你的说法是对的,但是实际上凸透镜会聚光线的
: 能力是通过进出透镜两次折射实现的,当折射率比值变小,偏折光线能力变弱,焦距就会边
: 长,相当于在上面覆盖了一个水凹透镜
--
FROM 106.120.136.*
你在逗我吗?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经过水面的折射,相当于凹透镜??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也是凹透镜啊,透镜就是有两个面呀
: :
--
FROM 106.120.136.*
我说过了啊,与在空气中相比,确实是在凸透镜的前后接触面的水相当于增加了凹透镜的功能,但是你不是说一面是平的吗?那这个平水面的又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凸透镜功能啊。
那光线是被2个凹透镜折弯的角度能否抵消这1个凸透镜功能?你怎么定量分析?你光知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和玻璃的折射率没用,还得知道从光线从水中射入玻璃的折射率,和从玻璃射入水中的折射率。
要这么定量分析的话,这是初中题?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光看水和空气接触面了,不看还有水和凸透镜的接触面吗?这不就是中心薄,四周厚的凹透镜吗……
: :
--
FROM 106.120.136.*
你说的前提是光源也在水里,但是这个题光源是在空气中。你光考虑水了,那空气怎么不考虑?空气进入水中经过折射,是不是相当于增加了凸透镜的功能?
【 在 xianrena 的大作中提到: 】
: 物理概念不清。凸透镜在水里只是个折射率变小了的凸透镜。水和玻璃透镜是一起构成这个“凸透镜”的,不需要先拆开水。
:
--
FROM 106.120.136.*
看deepseek的回答
【 在 xianren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需要考虑。用玻璃1.5跟水1.33算一算透镜系统折射率就可以。
:
: :

--
FROM 106.120.136.*
好像也是,你说的也有道理,我没算第三次折射(从凸透镜到水中)折射率的变化,那这么算应该是0.19*2=0.38>0.33?应该使光源远离吧?
先向你道歉说你误人子弟是我错!
如果假设是某种特殊的水,两次的变化恰好等于0.33,说明完全抵消了第一次折射的凸透镜的功能,那不用移动就可以了吧?
如果两次变化小于0.33,说明还是得靠近?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2,折射率起作用还得看角度, 就算按照你的思路想,你忘了玻璃下面还有个水凹透镜
: 呢,少算了一次折射
--
FROM 106.1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