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东欧足球史纲》
作者: 文/锐马
(版权所有: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转帖请注明)
前东欧足球应该被列为足球史中一个有特殊价值的独立范畴。自
1952年匈牙利获奥运会冠军开始,到1988年苏联获欧锦赛亚军和
奥运会冠军为止,历时36年。
所谓的前东欧足球,主要包括: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简称:
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东德
八个国家。
在这36年其间,他们两次获得世界杯亚军(1954年匈牙利, 1962
年捷克);两次获得欧锦赛冠军(1960年苏联,1976年捷克);
五次获得欧锦赛亚军(1964/1972/1988年苏联, 1960/1968年南
斯拉夫);九次获得奥运会冠军(1952/ 1964/ 1968年匈牙利,
1956/1988年苏联,1960年南斯拉夫,1972年波兰, 1976年东德,
1980年捷克)。虽然那些年由于奥运会对职业球员的排斥,而使
得奥运会足球金牌含有一定的水份,但前东欧足球队能从1952年
至1980年连续保持七届长达28年的冠军,也当属来之不易。
前东欧足球的成绩表明,至少在70年代中期以前,东欧足球是国
际足坛一股颇具实力的力量。但是,在7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后,随着西欧和南美足球职业化的深入,东欧足球的
“专业化”发展模式开始落伍了。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两大战术阵营】
前东欧足球总体的特点是:球员技术简练实用,基本功扎实,体
力和速度上佳,战术上追求稳固防守,快速推进。在这个总体的
一致性之下,前东欧足球也存在两大战术阵营。
一是以苏联、捷克和东德为代表的力量型。这三个队的球员普遍
身材条件出色,敢于硬碰硬地冲撞,基本技术娴熟,技术动作规
范,战术上讲求充分利用球场的宽度和纵深,球员忠实执行战术
安排,鲜有即兴发挥,后卫与前锋直接对话,以中长传为主,快
速通过中场,常运用45度角的斜吊发起冲击,球员头球能力较好,
主要采取边路进攻手段。这种战术特色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康斯
坦丁流派,是由苏联莫斯科体育学院的尼古拉·康斯坦丁教授所
建立的一整套理论基础。
二是以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为代表的技巧型。
这四个队的球员技术细腻,脚下功夫出色,常有即兴发挥,善于
短传推进,中场的协调组织起很重要的作用,讲求攻防节奏,进
攻中以中路和两肋的短传渗透为主,在拥有技术出众的球星时甚
至常依赖个别球星的盘带突破作为进攻的主要手段,防守方面稍
逊于上述力量型的队伍。这种战术特色在历史上被称为:迪纳摩
流派,或匈牙利派,是由前东欧的几个迪纳摩球队组成的“迪纳
摩”互助联盟从实践中发展而来。其中也包括了苏联和东德的四
支迪纳摩队。
波兰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的一支球队,该队战术打法更为灵
活多样,但比上述两类更讲求边路进攻的运用,而且往往是在边
路一直打到底线附近传中。波兰足球的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
始终注重高大中后卫的插上助攻,这与其他东欧球队以边后卫助
攻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以上这些分法只是相对概念,并不意味着所谓力量型的球队中没
有技巧型的球员,也不意味着技巧型的球队完全不使用力量型的
打法。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苏联】
苏联队在前东欧足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并不源自于他们
所取得的绝对成绩,而是更多的因为苏联的战术意识、训练方法
和顶尖球员对其他东欧国家,甚至欧洲其他国家足球的影响力。
苏联队有三次高峰期。第一次是60年代初期,以雅辛压阵,后防
线上还有当时著名的中后卫奥斯特洛夫斯基、铲球十分凶狠的杜
宾斯基,中场有贝利十分欣赏的耐托和后来的贝绍维茨,前锋以
卡内夫斯基和梅斯基奇为箭头,其中卡内夫斯基是1960年第一届
欧锦赛的最佳球员。他们一举夺得了1960年第一届欧锦赛的冠军,
从而代表了整个60年代的苏联足球。在六十年代中后期,中场球
员切斯连科也曾蜚声足坛,他在苏联足球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70年代,苏联的头号球星是布洛辛,他曾被评为欧洲足球先生。
而自由中卫坎博利切尼曾被誉为“东方的贝肯鲍尔”,另一位苏
联后卫奇瓦泽也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这一时期,可圈可点的人物
还包括:身高达一米九一的中卫谢斯特内夫、跑动范围颇大的防
守型中场阿萨蒂亚尼、射术精湛的小个子前锋诺迪加和从前锋改
打中场的左脚将西雷布里安科夫等等。在70年代,苏联的一些足
球俱乐部也在欧洲比赛中取得过不错的战绩,包括:莫斯科鱼雷、
莫斯科迪纳莫、基辅迪纳莫等。其中,1975年,布洛辛率领的基
辅迪纳莫队还击败了处于鼎盛时期的拜仁慕尼黑,获得欧洲超级
杯。
1977年,苏联青年队获得了当时被列为试验性的第一届可口可乐
21岁以下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冠军。1979年,以波诺马雷夫、斯图
卡谢夫和塔林为核心的苏联青年队在第二届21岁以下世界青年足
球锦标赛上获得了亚军。这两次胜利开始了苏联足球的又一个黄
金时代。这两支支苏联青年队中的许多选手对八十年代的苏联足
球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他们中包括1977年冠军队中的盯人中卫巴
尔达恰、中场重炮手巴尔、当时年仅17岁的快速前锋别索诺夫。
还包括1979年亚军队中的两位门将恰诺夫和塔林、中场组织者波
诺马雷夫、扎瓦罗夫、中锋斯图卡谢夫等。
80年代初期,随着西加图林成为苏联第一个转会到西欧踢球的选
手,东欧球员出外踢球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八十年代,门将塔林、
达萨耶夫,后卫巴尔达恰、德米亚年科、奥诺普科、中场波诺马
雷夫、切连科夫、扎瓦罗夫、阿莱尼科夫、拉茨,前锋斯图卡谢
夫、辛格利亚、普洛塔索夫、别索诺夫等构成了八十年代苏联足
球的底蕴。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捷克】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捷克就以世界亚军的战绩表明了他
们是一支世界劲旅。
1962年,传奇般的左后卫马索普斯特率领的捷克队再次获得世界
杯亚军,这无疑使捷克成为前东欧足球的最突出代表。优秀的门
将希洛夫、坚强的中卫诺瓦克、中场盘球大师普鲁斯卡尔、重炮
手波斯比切、快速的右边锋耶林内克和擅长头球的前锋克瓦斯纳
克成为六十年代东欧足球的英雄人物。其中,马索普斯特被评为
1962年的欧洲足球先生,这是东欧球员第一次获得此项殊荣。而
布拉格的两支俱乐部杜拉卡队和巴迪·斯拉维亚队都成为欧洲一
流的球队。
七十年代,维席克成为捷克家喻户晓的足球英雄。在1976年的欧
锦赛上,他以出神入画的表演,使贝肯鲍尔等巨星黯然失色。所
以,也有人说:七十年代的足球是东欧时代,最出色的代表就是
维席克和苏联的布洛辛,因为另一位有力的竞争者克鲁伊夫似乎
仅仅是灵光一闪。七十年代捷克足球的另一位巨星是门将维克托,
他在1973年被评为欧洲的最佳门将。其他主要的球员还包括:号
称“马索普斯特二世”的左后卫多比亚斯、高大的中场库纳、善
于在边路突破的F·维斯利和B·维斯利兄弟、高大中锋阿达米奇
和冷静的射手约克尔。七十年代中后期,超级巨星内霍达的横空
出世使捷克足球开始酝酿着又一波新的高潮。
八十年代,斯沃博达开创了捷克足球的另一次高峰,他在莫斯科
中央体育场与东德队的奥运会决赛中,一脚致命的劲射把捷克队
推上了奥运会冠军的宝座。其后,以内霍达、维席克和斯沃博达
组成的锋线所向披靡,被誉为欧洲最为出色的锋线组合。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匈牙利】
匈牙利是东欧足球最早期的杰出代表。1954年世界杯被誉为“无
冕冠军”。可以说,当时的匈牙利队开创了整个世界足球战术的
新篇章。他们快速灵巧的风范成为后来东欧足球的基本特征。历
史将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门将格罗西斯、后卫布赞斯基、兰托
斯、波茨斯基、罗兰特、中场扎卡里亚斯、萨博、前锋科奇士、
希代古提、普斯卡什、M·托特和T·托特兄弟。
由于著名的“马德里叛逃事件”,匈牙利足球在五十年代末曾面
临空前的危机。但随着阿尔伯特和西波斯的出现,他们还是在64、
68年的奥运会上获得了冠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尔伯特,很多
权威人士把他的成就摆在普斯卡什之上,认为他是七十年代之前
欧洲最出色的球员。同时,森特米哈伊也成功地接替了传奇门将
格罗西斯,朴实无华的后卫马塔里成为欧洲所有前锋都惧怕的后
防支柱,梅萨利作为中场组织者,经常为灵活的前锋迪奇、弗拉
卡斯和“科奇士的接班人”拉科西创造精彩的传球。而1965年,
阿尔伯特率领布达佩斯费伦克瓦洛斯队勇夺欧洲联盟杯,更使得
这位足球“王子”创造了匈牙利足球的一段佳话。
七十年代匈牙利的头号球星毫无疑问是一米八九的超级巨星尼拉
西。尼拉西卓尔不群的鲜明个性,是东欧球员中罕见的异类。后
来的保加利亚球星斯托伊奇科夫就曾在一次被采访中说过:他小
时候最崇拜的就是尼拉西,以至于他后来的性格中深深留下了尼
拉西的烙印。1978年世界杯,匈牙利第一场遭遇东道主阿根廷,
在比赛开始后不久尼拉西即参与打斗,与另一位中场大将托洛斯
基双双被红牌罚下,从而被匈牙利足协处罚两年不得参加比赛,
这使得他未能带领匈牙利队获得更高的荣誉。而他的暂时隐退也
使另一位匈牙利球星基什得以大显身手。基什有着与尼拉西非常
相似的身材,甚至相貌,但两人的技术特色却截然相反,尼拉西
技术细腻,善于组织全队攻防,而基什则是十足的门前轰炸机,
头球和远射均颇具威胁。而快速灵活的右边锋法泽卡什、防守出
色的中场纳吉等球员的崛起,以及J·托斯和A·托斯兄弟的迅速
成长,又带来了匈牙利足球的又一个高峰期。遗憾的是:由于尼
拉斯的长期停赛,基什始终未能得到最佳的支持,而当1982年世
界杯赛上,两人终于得以双剑合壁的时候,两人却都已渡过了风
华正茂之年。这种阴差阳错造成了匈牙利足球王朝在二十世纪提
前崩溃。
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迪纳莫队(后来
改名为多什蒂队)、布达佩斯费伦克瓦洛斯队和维多顿队都曾经
是欧洲赛场上的叱咤劲旅。1982年,匈牙利队更是在对萨尔瓦多
队的比赛中创造了世界杯决赛圈的进球记录:十比一。在这场比
赛中,已显老态的基什在第69分钟时出场,得到了同样老化的尼
拉西的有力支持,在八分钟内连进三球,使人们有幸对这对欢喜
冤家留下最后的回忆。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南斯拉夫】
1960年,南斯拉夫队获得了奥运会冠军,而在同一年举行的第一
届欧锦赛中,他们仅仅在决赛的最后时刻负于苏联队而屈居第二,
这标志着南斯拉夫足球的崛起。在1962年的世界杯赛上,他们也
闯进了前四名。快速灵活的中锋耶尔科维奇是这一时代南斯拉夫
足球的典型代表,他在1962年世界杯赛上获得了头号射手(并列)
的荣誉。这支南斯拉夫队中出色的选手还包括米尔克(他是1960
年欧锦赛的最佳门将,但1962年世界杯不知为何没有参加)、中
场组织者波波维奇、著名的远射手穆奇和盘带高手斯卡博拉。这
一时期,萨格勒布迪那莫队还在欧洲联盟杯赛上获得了冠军。
七十年代的南斯拉夫足球继续向细腻和技巧化方向发展,逐渐被
誉为“欧洲的巴西队”。穆兹尼奇、奥博拉奇、佩特科维奇、苏
西奇和莫兰成为队中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中锋苏拉卡,身高达一
米九二,但身体灵活,能突擅射,从18岁登上甲级赛场,19岁进
入国家队,一直到1985年才从国家队退役。在这期间,斯普利特
哈伊杜克队、贝尔格莱德战士队(青年人队)也挤进了欧洲俱乐
部强队之列。
八十年代,快速的右边锋武约维奇、强力中锋乔伊奇都曾是欧洲
足球中的风云人物。特别是守门员潘特利茨和中场组织者斯托伊
科维奇的出现,使南斯拉夫队一度成为世界顶尖劲旅的有力竞争
者。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取代了哈伊杜克队,主宰了南斯拉夫足坛,
并向世界顶级俱乐部冲击。
1987年,南斯拉夫青年队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上荣获冠军,这支队
伍中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球星,并在九十年代初迅速登上欧洲足
球舞台。可惜由于南斯拉夫内战骤起,并分裂为多个国家,加上
国际足联对南联盟的禁赛,使得这些球星未能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在世界杯赛上展示他们魔术般的技艺。这是前东欧足球留给世人
最后的遗憾。今天,当我们回首这支队伍的时候,会惊异地发现
许多威震足坛的名字:苏克、米亚托维奇、雅尔尼、斯蒂马奇、
博班、帕夫洛维奇、普罗辛内斯基……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东德】
由于东德政府的“奥运战略”,足球在东德始终没有被列入主要
的体育运动,足球主要被军队的球队主宰。所以,东德足球在五
十和六十年代几乎无所作为。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七十年代初期。
前锋施特赖希和霍夫曼的出现,使东德足球登上了国际舞台。施
特赖希19岁进入甲级队,只参加了九场比赛就被破格选入国家队,
而慧眼识才的伯乐就是前几年曾执教中国的广州松日队的东德教
练维尔纳,他当时在中央军队队任青年队主教练。施特赖希个人
技术突出,能传善射,尤其是在禁区前沿,具有爆炸性的突击力。
1975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曾表示要出99万美元招其入队,这
个价格是当年全世界足坛绝无仅有的高价。可惜由于东德军方的
阻止,施特赖希最终未能成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一价格里看
出他的价值和地位。
东德足球第一次让世界刮目相看,是在1974年世界杯赛小组赛的
最后一仗,面对东道主和政治上的对手西德队,他们展开了全场
对攻。这场比赛施特赖希因伤没有出场,从前卫顶替施特赖希改
打中锋的斯帕沃萨和霍夫曼左冲右突,使贝肯鲍尔和福格茨等组
成的世界级后卫线疲于招架。而西德队的射手盖尔德·穆勒被韦
斯全场如影随形地盯防,仅有的两次有威胁射门也被东德门将克
罗伊奋力化解。东德队的中场科布维特和后卫布兰斯奇都有很好
的得分机会,也未能突破马耶尔的十指关。在下半场进行了将近
20分钟的时候,东德队以进攻型前卫哈曼换下防守型前卫爱尔姆
斯奇。几分钟过后,哈曼与右边锋卡尔茨做了一个漂亮的二过一,
把福格茨甩在身后,低平球传到门前,混战中斯帕沃萨将球打进,
东德就凭这一球打败了后来成为这届世界杯冠军的西德队。并以
三战全胜,未失一球的优异战绩获得了小组出线权。可惜由于施
特赖希、鲍姆林克、里维和沃格尔等绝对主力在小组赛中先后受
伤,东德队最终未能走得更远。
1976年,东德队乘74年世界杯崭露头角的余威,在奥运会足球比
赛中获得了冠军。施特赖希在五场比赛中打进十球,震惊足坛。
八十年代之后,由于施特赖希等一代天骄逐渐退役,东德足球又
归于沉寂。尽管在八十年代后期,萨默尔和基尔斯腾率领德累斯
顿迪纳莫队一度打破了军队球队统治东德足坛的状况,但东德足
球终于未能再现辉煌。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波兰】
波兰足球在五六十年代是默默无闻的。1972年,波兰队意外地获
得了奥运会冠军,从而拉开了波兰足球崛起的序幕。
当这支队伍1974年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的时候,他们已经变得十
分强大。在一连串的冷门迭暴之后,他们成为那届世界杯的头号
黑马,居然获得了第三名!特别是在争夺三四名的最后一场比赛
中,面对拥有莱奥、里维利诺、马里诺兄弟、查辛诺、卡佩吉亚
尼和迪尔塞乌压阵的上届冠军巴西队,波兰队凭拉托的一个进球,
以一比零获胜。
在这届比赛中,波兰的守门员托马舍夫斯基、前卫德伊纳和边锋
拉托被选进最佳阵容,入选人数比冠军西德队还要多。而拉托更
是独中七球荣膺最佳射手称号。这支队伍中出色的球员还有:敢
于助攻的高大中卫西曼诺夫斯基和兹穆达、中场的快速突击手马
兹西克、极富冲击力的中锋萨马赫。
1982年,波兰队再次获得了世界杯第三名。这支队伍中除了兹穆
达和拉托两个老面孔之外,又涌现出边后卫亚纳斯、高大中卫马
耶夫斯基、中场组织核心班克尔、脚下功夫娴熟的快翼斯莫拉雷
克和守门员姆莱纳尔齐克等新秀。而在1978年世界杯赛上崭露头
角的博涅克此时已成为波兰足球的头号射手。1986年世界杯赛上,
还出现了沃伊齐兹这样的优秀中卫。
在俱乐部方面,华沙的莱贾队(即现在的莱夫斯基队)和波兹南
队都曾在欧洲比赛中小试锋芒。
波兰足球这段辉煌的历程中,有许多很有意思的现象。其一,所
有的中后卫身高都在一米九以上,而且都是在俱乐部中打中锋的
球员。这包括西曼诺夫斯基(1米91)、兹穆达(1米91)、马耶
夫斯基(1米94)和沃伊齐兹(2米02)。其二,两次获得第三名
的阵容组成形式极为相似,而只是在同一种战术框架里面填充了
不同的球员。比如:西曼诺夫斯基换成马耶夫斯基,德伊纳换成
班克尔,萨马赫换成博涅克等等,这些球员几乎都具有相同的技
术特点,在场上也发挥着相同的战术作用。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队虽然九十年代在世界足坛叱咤一时,但在前东欧时期
却是成绩最差的一支东欧球队。他们没有获得过奥运会冠军,而
在世界杯赛上,也仅仅是在1970年闯进了一次决赛圈。
在那届比赛中,他们很不幸地与拥有班克斯、科帕、摩尔、查尔
顿、赫斯特、彼得斯的强大的上届冠军英格兰队在第一场比赛中
相遇,被赫斯特一箭穿心。但是在小组赛最后一场,他们还是给
后来成为冠军的巴西队制造了一点麻烦,巴西队苦战之后方以三
比二险胜。
这届罗马尼亚队中拥有两位不错的前锋,迪布罗夫斯基和杜米特
拉奇。几个中场球员杜米特鲁、纽维勒、塔塔鲁也和边后卫萨马
里亚努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后卫卢佩斯库和前锋卢塞斯库后来在
九十年代成为欧洲有名的教练员。
八十年代初期,哈吉的出现为罗马尼亚足球带来了春天。布加勒
斯特星队和迪纳莫队都曾在欧洲赛场上获得佳绩。不过,罗马尼
亚队真正在世界足坛显山露水,还是1990年世界杯赛的事了。
(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队是前东欧足球兄弟中最倒霉的一个。其实他们从1962
年至1974年间每一届都出线参加了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但始终
未能取得佳绩,以让世人注目。
六十年代,保加利亚门将耐迪诺夫、后卫基托夫(后改打中场)、
拉卡罗夫、中场科瓦切夫、佩内夫、前锋雅基莫夫、科列夫、阿
斯帕罗科夫等等,都曾是欧洲著名的骁将。
七十年代,萨拉曼诺夫曾被誉为欧洲最佳的右边卫,佩内夫和雅
基莫夫也都入选过年度的欧洲最佳阵容。当时以佩内夫和博内夫
这一老一少组成的中场核心是欧洲比较富有创造力的组合,他俩
以及前锋伊夫科夫、瓦西列夫在世界杯预选赛上曾经表演出杂耍
般漂亮的战术配合。是七十年代欧洲的技巧型足球的典范。但是
他们在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中时运不济,尤其在1970年世界杯赛
上,第一场对秘鲁队直至下半场开赛后很长一段时间还以二比零
领先,最后却被对方连进三球!其后两场比赛他们也是在领先的
大好形势下被对手追平或反超。
八十年代,以守门员米哈伊洛夫、前卫西拉科夫、格托夫和年轻
的前锋科斯塔迪诺夫为主的新一代球员使保加利亚足球有点起色,
但保加利亚足球的辉煌时代还是在九十年代来临的。
(版权所有:球迷一家网
http://www.sports-home.com 转帖请注明)
--
FROM 147.8.8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