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84年,赫内斯在俱乐部的地位日益稳固。为了让俱乐部彻底走出经济危机,他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鲁梅尼格卖到了国际米兰,官方标价是1100万马克,但私下的最终成交价格在1800万马克左右。鲁梅尼格至今为赫内斯当年把他扫地出门耿耿于怀,那次转会也成为了两人今后矛盾的导火线。
从鲁梅尼格身上捞足了钱的赫内斯也看到了与意大利俱乐部交易的好处。从80年代后期起,赫内斯开始从各个德甲俱乐部大肆挖掘新人,然后高价卖给意大利人;这一招不但削弱了对手,也让拜仁赚了大钱。
1986至1989年间,纽伦堡的罗伊特、多夫内、格拉哈莫和施瓦布尔先后加盟拜仁,纽伦堡的排名也从第5降到了第14。接着,拜仁又发现了一个新猎物——卡尔斯鲁厄。不到7年的时间里,几乎半支卡尔斯鲁厄被搬到了拜仁:施滕科普夫、克洛伊策、绍尔、卡恩、塔纳特和芬克。拜仁总是通过这种方式盈利,直到贝肯鲍尔1994年成为主席,更多的介入了球员转会之后。
当然,也不是说赫内斯的经营就没有任何失误。为了寻找鲁梅尼格的替身,赫内斯被迫在1987至1994年期间买来了威尔士人休斯、南斯拉夫人R.米哈伊洛维奇,苏格兰人迈金纳利、哥伦比亚人瓦伦西亚和法国人帕潘。这几名前锋在拜仁的表现都不能让人满意,俱乐部也落下了“外籍前锋黑洞”的称号。
与马特乌斯翻脸,与埃芬博格决裂,多少让人感到拜仁是一个缺乏温情的俱乐部。但是事实上,球员时代很冷漠的赫内斯在成为经理之后颇有人情味。2000年,巴贝尔转会利物浦的时候曾表示,自己绝对不会说赫内斯的一句坏话,“在欧洲顶尖俱乐部里,拜仁是最有人情味的”。促使赫内斯做出这么大的转变重要原因在于1982年2月的一次空难,他的3个好朋友在这次空难中遇难,这让他感到了友情和亲情的可贵。
1987年下半年,拜仁的丹麦前锋伦德出了车祸。显而易见,他已经无法再在顶级球队效力,赫内斯竭尽了所能去帮助他。几年之后,当绍尔的婚姻和事业出现了波折的时候,赫内斯就像当年帮助伦德一样去帮助绍尔,以至于绍尔在续约之后对媒体表示:“我续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赫内斯。”
同样对赫内斯感恩戴德的还有盖德?穆勒。退役之后,老穆勒一度沉湎于酒瘾而不可自拔。赫内斯帮助他戒了酒,还不顾俱乐部其他官员的反对,为穆勒安排了一个职位,老穆勒也因此获得了新生。
--
FROM 218.5.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