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贝斯特密码
张 酌
■法国序曲
1995年,曼联动荡。我们的主角——大卫·贝克汉姆在这一年的夏天,与如今已经成为时代象征的“92黄金一代”开始了他们在一线队的征战生涯。那个时候的他一脸稚气,背后号码还是10号,因为那件后来成为他商标的7号球衣当时还属于“国王”埃里克·坎通纳。
是的,那依然是属于坎通纳的时代。这位在多年后被球迷评为曼联历史上最佳球员的法国人,用自己充满艺术气息的盘带、灵气十足的传递和霸悍难当的射门领导着红魔曼联。而这时的大卫还是更衣室里的一个新丁,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仰视着相貌冷峻的“国王”,并幻想着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像他一样在进球后潇洒地环顾球场一周,享受球迷的欢呼。
“坎通纳一直是我的偶像,他对我影响非常大。在更衣室里,我发现自己总是关注他,看他如何准备比赛,关注他的一切细节。”时隔多年后,已经成名的贝克汉姆在提到前任7号时依旧不吝溢美之词。其实不需要他说,每个看过坎通纳表演的曼联人都很清楚这种心情。
■圆舞曲
在外号“1:O坎通纳”的“国王”身边踢球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正如球迷所说的,每当曼联以一球险胜对手的时候,进球的人往往就是他们的国王。与这样的队友合作,贝克汉姆可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适应顶级联赛的节奏,并且可以近距离地直接向巨星学习——对一名刚刚进入一线队的球员来说,这样的境遇无疑是最好不过了。
相比球场上所学的技巧,坎通纳那种尽显红魔风范的霸气也影响了贝克汉姆,让他在每一天中都感受到曼联这支百年豪门的精神气韵。即便是许多年后,已过巅峰之年的贝克汉姆远走马德里之后,我们依然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那种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性格,这些个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到坎通纳等老红魔的熏陶而形成的。
1996年,小贝虽然在和温布尔登队的比赛中上演了著名的“一球成名”,却没有受到太多的场外影响。这段时期对贝克汉姆来说如同一段美好童话的开始,仿佛一个年轻英俊、才华横溢的少年,伴随着肖邦经典的降E大调华丽大国舞曲翩翩起舞。虽然青涩与稚嫩的舞步很难配合这首节奏变化复杂的名曲,但那种无拘无束的轻快身姿依然值得人们留恋和回味。
■协奏曲
从伟大的乔治·贝斯特开始,曼联的7号球衣一直都是高超球技、特殊身份、时尚和个性的象征。如今大红大紫的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已经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而在他之前,坎通纳与贝克汉姆做得更加出色,而且他们拥有C罗正应学习的东西:那种对红魔的热爱,一种如同信仰般深深烙印于心的忠诚——这也是曼联7号球衣所象征的最重要涵义。无论是拥有艺术气息的贝斯特,刚猛直率的罗布森,傲然不群的坎通纳还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贝克汉姆,这些伟大的球员都用球场上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对球队的热爱。
1997年,那个总是竖起衣领,用张扬个性指引曼联前进的坎通纳在自己的巅峰时期退役了。贝克汉姆和他那些伙伴们失去了领袖,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齐心协力,一起将曼联引向坦途。也许1995年刚刚进入一线队更衣室的贝克汉姆还不清楚这份“贝斯特情结”的真正涵义,但当他在“国王”退位后接过那件著名的7号球衣时,必然体会到了精深的传承和沉重的责任。
好在坎通纳的离开并没有完全破坏曼联现有的人员构成,红魔的主力阵容依旧是那群和贝克汉姆一样出自青训基地,因夺取青年足总杯冠军而被称颂的“92一代”。这些一起奋斗多年的年轻人很快振奋精神,用团结代替权威,伴随曼联平稳地度过了“后国王时代”。
■狂想曲
1998年世界杯上的红牌曾经让贝克汉姆度过了一段难熬的黑暗时光,那个时候仿佛全世界都站在了这位已成偶像的年轻人的对立面——除了曼联人在保护他,支持他。也许在身价高速窜升的时候,贝克汉姆会为自己的才华沾沾自喜,但至少这一次,当面对人生最大危机的时候,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朋友在男人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
贝克汉姆当然不是一个会让信任他的人失望的懦夫。即便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也没有一刻说过“放弃”一类的词汇,因为他知道朋友的协助有多么珍贵,知道自己所穿的是曼联的球衣,已经融入血脉的红魔之魂开始燃烧,准备着将所有敌人都化为灰烬。面对质疑、嘲笑、咒骂,贝克汉姆选择抗争,一个赛季后,三冠王伟业成为了他奋斗后收获的勋章。在那个艰苦卓绝的赛季中,贝克汉姆几乎每次进球后都会亲吻胸前的曼联队徽,这位性格内敛的大众偶像用这样一种直接的方式宣泄着自己对球队的热爱,也向人们传达着属于曼联的顽强精神。
贝克汉姆没有因命运的磨难而放弃希望,因为24岁时的他只想为梦想拼搏。这段故事正如一首俄国狂想曲,深沉而忧郁,诉说着数不尽的苍凉,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无形的压抑感中,但随着乐曲由弱而强,象征着信念与执著的曲调才是它的主旋律……
■夜曲
个无可否认的现实是,在曼联的十年岁月中贝克汉姆更多地被当成了一个明星,而不是单纯的球星。在媒体的引导下,人们渐渐习惯了把谈论他的时间放在了茶余饭后,或是睡前枕边。贝克汉姆仿佛成为了一首在沙龙里轻轻弹奏的夜曲,关于他的故事往往充满着迷离与嗳昧。
这种曲式显然不适合充满战斗气息的卡林顿训练营。粗暴的苏格兰老头拒绝看到贝克汉姆的变化,他执意希望自己的弟子还可以做回原来的贝克汉姆。在媒体和主教练的夹击下,已经不再年轻的大卫终于感受到了一丝疲倦。这时熟悉他的人才忽然想到,最伟大的夜曲总会带着一丝抹不去的伤感和不安,伴随着回旋曲式一遍遍敲打着听者的心房。
最终,一只靴子让贝克汉姆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不被需要的人。2003年的夏天,这位在曼联效力了十四年的忠臣选择了静静地离开。
面对指责和误解,贝克汉姆曾经抗争过,改变过,但正如一首忧郁的夜曲可能蕴含着情感的爆发,而最终都会湮没于无限的空寂,贝克汉姆并没有成为另一个人。在这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虽然没有贝斯特的率性张狂,没有坎通纳的桀骜不驯,但贝克汉姆与自己的前辈一样从来没有放弃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为此,大卫选择了离开,与忠诚无关。
■结尾曲
尽管已经离开了家一般的曼彻斯特,但始终不变的是一颗红魔的心。
回顾贝克汉姆在曼联的岁月,既有华丽圆舞曲式的开端,也有夜曲 般让人叹息的结局。虽然曾经的曼联7号依旧关注着这支球队的一举一动,但任何人都知道他和这支球队的故事已经完结。也许他会在未来的某天,以不同于球员的身份重返红魔,但那就是另一套组曲的故事。
--
FROM 211.99.2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