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绑定手机准备只做一个水木浏览者的,但看到那么多人对球王踢法提出看法,自己也忍不住专门绑定了手机号出来冒泡。
记得0102年左右其实板上就很多人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是贝克汉姆的粉丝和菲戈契丹一众粉丝争论到底什么才是球星,其中很大部分涉及踢法问题,到底是拼命扭屁股过人更厉害还是一个大脚找到前锋的脑袋把球怼进门厉害。无论是从球队成绩还是个人成绩来说,长传系代表贝克汉姆无法和扭屁股系代表菲戈相提并论,当时这个话题也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不可否认贝克汉姆以其当年超高的人气为一种早已被看做落伍的长传冲吊型进攻带来了新的支持者,很多人看到原来高举高打居然还能这么有魅力。
刚才有人问到足球之外的其他项目是否也有类似的“球王踢法”,我想到了羽毛球界的林丹。林丹的打法毫无疑问可以说得上是羽毛球界的“球王打法”,试问有谁能像他在08年奥运会时那样全场飞奔,把世界第二打得像狗一样满地乱爬?这种打法不光观赏性强,而且不可复制,最重要的是它出现在最重要的比赛上,妥妥满足球王打法的所有条件。但这种打法能持久吗?强如林丹自己也无法再次复制08年那场外星人式的表现。对于足球来说同样如此,所谓“球王踢法”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以一己之力连过数人戏耍对方防守队员如无物这一项应该算是很多煤粉心目中的必要条件。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马拉多纳对英格兰和比利时那两场球的表现。但即便是老马,他能场场连过五人吗?他能每次都梅开二度帮助球队晋级吗?他能每次都在最关键比赛上上演这种球王提法吗?别的不说,86年决赛他在西德队三人包夹下也没有了那么高光的表现,能穿出那记致命球已经是球王踢法的充分展示了。由此看出,所谓球王踢法,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形式,而是能帮助球队获得胜利。梅西有那么一两次连过五人,三五次上帝之手,粉丝们就吹着要登记,可他们有没有想过,随着足球的发展,作为一个集体项目,这种全凭一己之力的是不是真的会经常出现呢?当对方已经对你重点关注,而你却老想着凭借一己之力,不愿为球队牺牲,那此时你所谓的球王踢法,只能成为球队的负累。如8690年的巴西,堪称艺术足球的巅峰,人人都是球王踢法,可最终铩羽世界杯,被沦为当时的笑柄。还有94年的哥伦比亚,短传渗透精彩得一塌糊涂,预选赛时把巴西啊根性打得阿妈都不认得。中场核心巴尔德拉马妥妥的球王踢法,但进了世界杯,在各队严密的防守之下,球王踢法显得是如此多余,结果惨败出局还造成了一人惨死的悲剧。
我所认为的球王踢法,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根据形势变化,能够充分改变自己,改变打法,甚至是改变位置,适应环境,而不是让大环境适应自己。譬如林丹,08年之后随着身体条件的变化,适时改变了打法,从暴风骤雨切换到太极神功,方能持续称霸。90年马拉多纳也能在强敌环绕,整支球队孱弱的背景之下,以球王之尊坚决带领球队防守反击,哪怕被全场压制也在所不惜,上帝之手也能从进攻变到防守,实在难能可贵。
二、球王踢法必须内涵精神属性。其本人必须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在关键时刻能从精神层面上带动全队。马拉多纳之所以被封为球王,最大的原因是86年在国内政治环境如此恶劣,全民自信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在球场上复仇敌国英格兰,带领球队赢得冠军,引发全国人民的精神复苏。另外再拿林丹作比喻,他之所以被奉为羽毛球界的GOAT,不光是因为打法漂亮,成绩彪炳,更重要的是在早年屡受挫折,奥运会林一轮,世锦赛惨败,北京奥运会前陷入打架风波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以神一样的表现征服所有球迷,包括无数黑子。论打法,陶菲克远比林丹打得吸引眼球,就因为其自怨自艾,动不动就闹着退出国家队,受一丁点挫折就一蹶不振,所以他的历史地位远不及林丹。
三、最重要的一条,要有过得硬的成绩。踢法再漂亮,成绩一坨也然并卵。
--
修改:zhouzhouzhou FROM 183.63.15.*
FROM 183.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