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后无聊,回顾几个球队。虽然知道没有争议的话题,不会引来大量关注,不过还是争取尽量没有任何恶意的评价一下各个传统强队,也是自己对这些球队的看法和理解。与广大高、低,伪知球友共玩赏
西班牙
回顾历史,西班牙不一定称的上是传统强队,但是球队在这6年内的战绩实在太过辉煌,一举跃上了历史超级强队的榜单。
平凡的崛起:
其实纵观西班牙的个人单挑技术和个人身体素质与他们98年被尼日利亚完爆时也没什么根本进步。力量,速度,个人技术相比欧洲其他球队都没有优势。
但是西班牙人另辟蹊径,在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做到在力量,速度,个人技术,和传接这几方面都提升的前提下。他们选择只增强一项。他们将别的球队只当做基本功的传接球练成了最有杀伤力的武器。犹如返璞归真一般,把足球入门的武功反复练习达到了巅峰。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击却无人能挡,只因为专注。在西班牙之前谁也没想到传接球能带来空前的控制力和杀伤力。就像是武侠小说中只会最平凡一招的底层人士,却有一天大家发现无人能接住他多年锤炼的这一招。
极端带来极端成绩:
其实在08年西班牙还是配备了专门防守的后腰球员,但是当尝到了传控带来的各种好处之后,西班牙走上了极端。他们彻底放弃了力量,速度,与个人能力。连他们的前锋后卫都在同化为传接球员,从08年开始,西班牙的前锋的进球能力与后卫防守能力就在下降,就如同电竞中dps不加敏,肉盾不加力量,全都在加智力。他们把前锋后卫都打造成了传球点,甚至直接不用前锋来增强对球的控制力,最大限度的减小了防守压力。足球界在那时被这个战术体系征服了,公认的世界第一战术。原来基础是这么的迷人。
直到另一种专门用来抵御传控战术的更极端的打法出现,大巴横空出世。不加智力不加敏,纯粹加肉,让你随便控,就是打不死。原来更简单,只要缩在高地里(禁区内),西班牙整体个子小的劣势一览无余。形成了双方隔着禁区线对骂:有本事出来啊,有本事进来啊的搞笑局面。不过整体来说,西班牙人在足坛还是最令人畏惧的存在。
极端的弱点:
最惊艳的人总是突然死去。西班牙人没有居安思危,以为可以一直以传控称霸足坛,直到那一天悄然到来---哈维老了。西班牙如这台精密的仪器,复杂的运转,但真正关键的点有两个,哈维和布斯克斯。哈维如同发动机,而布斯克斯相当于传动皮带。其他人只能算是加速器或者齿轮。当发动机不好好工作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在减速。对手轻易的看穿了降速后的传球模式。
如果你常看西班牙这些年的比赛,你会发现这届西班牙传球的速度和整体次数在直线下降。当年一场哈维的个人传球次数几乎能等于对面全队的传球次数。但是现在不行了。 西班牙全胜时期,经常迫使对手直接缩进禁区,而现在对手也在收缩却只收缩到中圈之后,因为他们的传控速度下降已经无法打穿这看似松散的收缩,给了对手补位的时间空档。 如果是其它球队,传球稍慢不是问题,他们还可以靠力量,靠速度,靠铁血防守。但是西班牙不行,他们真的只会传球这一招,也没有plan B,当这一招不灵,前路几乎只有悲伤了。
在1:5面前问题被放到了最大。他们的前锋拿不到球,他们的中场没有拦截能力,他们的中后卫连盯人都做不好,边后卫被人狂过,连门将高空球不行的问题都爆发了。他们的传球能力在此时毫无用处。
博斯克已经看到了传控的衰落,他希望靠强力前锋来弥补这个问题,所以他不用比利亚,但是这一点远不足以弥补哈维的降速。他们的中场后场几乎全是智力型的,中场4个人的防守能力加起来也不一定比得上马斯切拉诺一个人,在对手多次冲击下,输球简直是必然。只是没想到是这么凄凉。
哈维:
就像是每个战术都要有一个完美的执行者。全攻全守的克鲁伊夫,自由人的贝肯鲍尔,单核战术的马拉多纳。就如同传控之与哈维,除了比不上老马那个足坛最奇葩的战术,哈维的存在意义超越了两个前辈。
西班牙靠极端技能弥补了所有位置的短处,但是却忽略了极端打法需要极端的人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带动的问题。或者说他们知道,却不愿相信岁月的侵蚀。当极端人才消失,所有的问题将如同千疮百孔的遮布一样扎眼。
就像阿根廷当年那比他们更极端的打法,这么多年也没有找到那个核的完美代替。当西班牙失去了足坛最好的发动机,他们只能期待一个同样好的发动机出现,或者被迫改变打法。
后记:
西班牙留下璀璨的战绩,也带走了卫冕冠军最尴尬的比分。靠传球赢,也死于坚定的传球。我并不认为传控战术被破解了,只是最佳的传球者老去了。就如同这几年战胜巴萨的喜悦完全无法与几年前战胜巴萨的喜悦相比一样。源于自身的衰落
可以想象,在这之后西班牙无论沉沦或复兴,也不会是这几年我们看到的西班牙了。他们作为一段记忆只留在回味中了。
--
FROM 113.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