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参话头、起疑情”其实是需要前行的,为何近现代这个搞不定了,因为行人忽视了前行的重要。
元明清时期不重视前行也没啥,因为有儒家的修养为基础。
现代人上来就搞“参话头、起疑情”,99%都搞不定然后退失信心,严重的甚至精神出问题。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禅宗在各家里,基本是最公开的宗派,从后世禅宗的“参话头、起疑情”这些方法来看,的确不需要有什么密法,一是基本的宗义(第一义谛)从理性上要掌握清楚,二是要找方法突破逻辑上的理解,达到“开wu”的状态。
: “开wu”之后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不是用脑子逻辑在推演,临机应答体现出来的机巧也是不一样的,不是死板板的对答,是活泛圆融的。
: 船子和尚度夹山的公案就能看出,夹山当时宗义已通,但回答都是在逻辑和意识层面,应答时难免磕磕绊绊,一下就能试出水平。
: ...................
--
FROM 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