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五祖只说此偈尚未见性,一是实话,二是为了保护惠能。
景德传灯录里记,五祖一见六祖默而识之,五祖又说“所谓授衣之人命如悬丝”,所以要悄悄保护六祖,传法也是深夜独传,就是为了让消息不泄露。后面五祖“不复上堂凡三日”,又争取了三天逃跑的时间。后面果如所料,一众弟子追杀六祖,后又有道明追上六祖抢衣故事,以及刺客受度故事等等。
六祖在深山十多年,也有为了避这些事的缘故,等到“事须渐除”,习气除的差不多,缘分到了才出山。
另外,深夜独传,并不是有什么密法,禅宗在四祖时点化法融禅师开牛头禅系,该系说法无二,没什么差别。景德传灯录记的牛头禅各种对答,也都是第一义谛的各种临机演化。
按传灯录、法bao记,那晚应该是五祖把金gang经又给六祖细细讲了一遍,再有一些临机应答,应当是讲到某处时,六祖开wu了。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