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不仅要循循善诱讲道理,让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甚至还要培养学生今后谋生融入社会的能力,而孔子正是表率,请看他的几个特点。首先是要有耐心: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说贴心话,为学生立足社会着想:
“无友不如己者。”(同上)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鼓励学生上进: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雍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
提倡平等公正,“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同上)
采用启发式教育方式: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为学生今后出路做广告: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同上)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
有教无类: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无保留地传授知识: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同上)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同上)
因材施教,突出学生长处: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爱学生、怀念学生: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先进》)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同上)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同上)
鞠弓尽瘁为学生做车夫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微子第十八)
无愧束修,所以有令人感动的师生情: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罕》)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同上)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同上)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若]得邦家(诸侯卿大夫)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
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历国,不但是宣传仁与礼的“木铎”、宣传机,还有让学生结合社会,从实践中学习,不作书呆子的作用。
--
FROM 117.14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