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前行就是宗门理义要准确,不需要其他什么前行。
儒家的修养无大用,对所谓的善/恶过于执着,过于完美主义,也有很多要破的相。与第一义谛相去甚远。
现代人上来就搞“参话头、起疑情”,99%都搞不定然后退失信心,是因为宗门理义都没搞清楚,心根本放不空,换个角度讲,其实根本就不“真”信。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参话头、起疑情”其实是需要前行的,为何近现代这个搞不定了,因为行人忽视了前行的重要。
: 元明清时期不重视前行也没啥,因为有儒家的修养为基础。
: 现代人上来就搞“参话头、起疑情”,99%都搞不定然后退失信心,严重的甚至精神出问题。
: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按你意思,所有阿罗汉,都不值一提,不能传衣钵?
持断灭见的不能再点化转为正见?
那为何世尊传迦叶正法眼藏?阿难为何传“外道仙人”商那和修?
你的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元音老人?这个很早我在本版驳斥过了,为外道邪师。这个不是我说的,是很多高僧大德的看法。
: 你觉得如果当年六祖的见地是外道断灭空的话,五祖会给他传法和衣钵么?
:
--
FROM 124.127.189.*
请具体讲出。
我认为是你对理义掌握不清。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见邪师误人啊。好几个概念都搞错了。
:
--
FROM 124.127.189.*
这不就是“宗门理义”吗?不就是第一义谛吗?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的,你看六祖度化惠明的那个偈子,前6字就是前行。
:
--
FROM 124.127.189.*
硬造“圣者”前提的理解,说明是你理义不清,先贤云“但作凡情,莫作圣解”是什么意思?达mo说廓然无圣、不与凡圣同躔你做什么理解?
再者,那阿难为何传法外道仙人?印五祖提多迦为何传法六祖外道仙人弥遮迦?太多了不列举了。
外道点化消除异见,再开悟后即为正见,有什么不能传衣钵的?其余弟子连断灭空都未到,而六祖根器惊人,一步就到偏空见,再点化一晚即开悟,有什么不能传衣钵的?
“空见分2种,一种是外道断灭空,一种是内道的堕空。
执取偏空、执空、顽空就是断灭空的见地,没有什么内道外道的偏空之分。学佛之人执取偏空就是外道。
这些很基本的东西不需要复述,属于第一义谛基本内容,空要以金gang经非有非非有为基本义理,你为何会认为我不了解这些?
这些基本的概念你为何会认为元yin老人不清楚?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的你的很多概念都是错的。
: 空见分2种,一种是外道断灭空,一种是内道的堕空。元音老人不知其中的区别。阿罗汉是圣者,不在其中。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你搞错了,这些就是基本义理,是金gang经的基本意思,不思善不思恶=非有非非有,而且这里用的是“不思”,而非“无”,更是说明用心良苦,让人不分别有无善恶,而不是简单的当成“非”字原义的虚无,怕人执取偏空。
元yin老人清楚的很,我恐怕你都没有仔细看过他的文字或者视频。
理解这6句不是解脱,而是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就能解脱。
我理解你的纠结之处了,你认为这6句之后还有个东西,或者过程或者密法。
那就是“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的过程,就是突破思维逻辑,就是“开悟”的过程。
我认为这个过程没有密法,就是自己或借话头、或似杯子扑落地的外缘,自己敲开自己,全身心的放下,让自己“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元音老人的害人之处就在这里,其认为这6字就是解脱。大错特错。
: 若前6字可解脱,就没必要说后面的。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所谓大德都有谁?有什么证量?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元音老人?这个很早我在本版驳斥过了,为外道邪师。这个不是我说的,是很多高僧大德的看法。
: 你觉得如果当年六祖的见地是外道断灭空的话,五祖会给他传法和衣钵么?
:
--
FROM 124.127.189.*
我发现你对“外道”一词很敏感,以外道与邪挂钩,并且认为学fo了就不是外道,不学fo法的修行人即为外道,其实应该是知见不正义理不清即为“外道见”,知见正、义理清即便不学fo法也不是外道(当然不可能,佛法不可能无师自通)。
我跟你打个机锋:
外道是佛吗?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的你的很多概念都是错的。
: 空见分2种,一种是外道断灭空,一种是内道的堕空。元音老人不知其中的区别。阿罗汉是圣者,不在其中。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非有非非有”讲得确实不准,其与“非想非非想”结构相似,虽然意义不同,但易生歧义。
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更好一些。
(这些都落文字相,实相真如无法语言描述,不必复述。)
我想不出更贴切的描述。你如有更好的“引用”,请指出。
“禅宗的大小乘之分?”
我认为无此之分,禅宗直指最终见地,为何还会分大小乘?不通。“言语道断开悟的大多是小乘”,各宗门从未如此定义,各公案从未如此说过,你的个人见解不能作为论据。
““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的结果很可能无想定”,“无想定”与“灭尽定”有什么区别,我想,你也区分不出来,我也没这个能力,在这上面做区分没什么意义。不过能说明你觉得“不思善不思恶”之见仍未究竟。
“密法为大乘见道”,这句有问题,虽然“密zong的密法”在最终见地上与其他大乘宗派一致,但其他宗派不需要借助密法才能达究竟,禅宗更不需要,净土也不需要。
各公案从未讲过需要密法才能达究竟,如按你说,那所有公案,所有经文都在藏私,那世尊及各先贤就不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难道不矛盾吗?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有个错误,“不思善不思恶”也可等于“无想”,所以你所谓的“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的结果很可能无想定。
: 另外“非有非非有”也并非解脱见地,为曲解金刚jing。。
: 另外如果仔细看我的帖子,你就知道所谓密法为大乘见道。言语道断开悟的大多是小乘。从你的回复看来,估计你对禅宗的大小乘之分是糊涂的。
: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所以我说了,“知见不正义理不清”为外道见。
趣向由知见、见地所决定。“修法原理”这些完全不重要,知见不正,修法原理对有什么用?
所有修法原理都是假的,有些修法就是借鉴的外道,四禅八定的法子就是从外道那里学来的。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看见地,fo门未证道者虽然未能超离外道迷惑,但修法原理和趣向还是不同于真正外道的。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