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指传薪
《庄子 養生主》:
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虽然生死代代相传,如指传薪,何悲之有,但哭为天然人性,合自然之道,岂有遁背之说。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9.*
FROM 117.143.139.*
佛道看似有点象,但差别很大的,不是一家
更可笑的是将庄子解成内圣外王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
: 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
: ...................
--
FROM 117.143.139.*
庄子最高理想是“无待”“无己”的“至人”。《内篇》后来的几篇明显与此篇的思想不是一路。他们想学庄子,但庄子不食人间烟火太难学,于是将至人吹成内圣,将踌躇满志的庖丁说成是现实中不碰壁的外王,咬死内篇是同一人所著。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毕竟能贯通的人少,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在山脚下有人说有很多路,路路不同,但没到过顶峰,怎知南北坡的路会到达一个顶峰。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9.*
FROM 117.143.139.*
“庖丁喻圣人,牛喻世间之事。大而天下、国家,小而日用常行,皆目前之事也。。。至人率性顺理,而无过中之行,则性自全,而形不伤耳。”(《庄子内篇注》憨山德清)天下、国家不是庄子关心的事,这在《逍遥遊》和《齐物论》中说得再分明不过。庖丁既非圣人,更不是至人,他只是一个混饭吃,因为掌握了解牛术而得意的小人。
《养生主》借庖丁解牛故事阐述了“缘督以为经”养生主旨,但与《逍遥游》返回自然、“至人无待”的主旨相矛盾,也与《齐物论》“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和齐贵践、均物我、外形骸、贵生死求其真宰的意旨不符。却迎合了《应帝王》“胥易技系,劳形怵心”,《大宗师》“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与物相刃相靡俗众心态,属“小知闲闲”范畴。文风和思想与《逍遥游》《齐物论》显然背道而驰,内圣外王是不可能的,否则叫化子也可被称为“圣人”。后人所著,既然人人都可成佛,人人也都可以成为庄子。事实上,自称为庄子之徒的,许多是有几房小老婆失势准备东山再起的官员,而不可能是叫化子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泛泛谈没啥意思,哪觉得不爽,你就贴,我们呆着也没啥事,咱们一篇篇过。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9.*
FROM 117.143.139.*
刚开始当然也这样想,将其提高档次,所以都这么说,但其实不对的。
从《逍》、《齐》二文来看,《庄子》根本是远离生活困境的梦,如果象《养》等后五篇所提倡的,那就不是庄子了,最普通的社会競争而已。如果七篇合在一起,那士大夫就很容易自称庄子了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现在读庄子,还在开始的阶段,还是有庄子,还是有牛。你何时不以目看庄子的时候,就迎刃而解了。你不做功夫,体会不了,光看就想领悟,那太便宜了,需要体悟,他讲的的就是做功夫,就是生活,生活不离功夫,功夫不离生活,属于高端的大隐隐于市。
: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9.*
FROM 117.143.139.*
中国自古以来,一明一暗有两条正能量线:儒家思想和老庄思想
将自己比作老庄信徒,或有庄子思想的人,古今数不胜数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哪个士大夫自称庄子?你说说?你见过那个儒生自称孔子?瞎抄心,人家都说庄子牛,就你叭叭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妥的。但凡自己家有个秤,都不像你这么敢称的。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9.*
FROM 117.143.139.*
魏晋时期太多了。现代如文闻衣一多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是哪个信徒,来说说,我看合不合格?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9.*
FROM 117.143.139.*
我要到台湾去玩了!
以传统正体正文,加简体简注,横排分三部分出书:上集,先出内七篇。。。在某博客上看样。
我对庄子的思想并无兴趣,我认为那是一种偏执狂的理论,很荒唐。说实在的,先秦除《庄子》外,没有留下什么象样的文学作品,它非常有趣,窃以为是先秦第一文章,而且对太华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甚至超过儒家。因为我们现在的所谓的儒家理论,是被歪曲后的一种正能量面子,与圣人的仁道主义思想相去甚远,我非常鄙视。而相比之下,庄子的许多文章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比如这《养生主》中的庖丁,谁人不晓,谁人不学?
我发现我们太华文学有一个有趣现象,直到现在,两千多年了:诗没有超过《楚辞》;文没有超过《庄子》,而且两者都是楚文化。愚以为,这可能与汉朝是楚国人的天下有关。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废话太多,涵盖不相投,照秒回的差的太远,自己玩去吧。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8.*
FROM 117.143.138.*
是好文,那时侯好文肯定不会少,可惜大多被消灭了
【 在 popax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庖丁解牛,上学要背诵
--
FROM 117.143.138.*
这是比喻。从前大灶烧火,一根柴快烧尽的时侯,紧接一根,这样可以一直烧下去,直到将食物煮熟为止
为类也是这样,一代一代接下去
【 在 ccangc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点深奥,没看懂
--
FROM 117.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