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学佛是否有益和开悟标准两个帖子自己的看法
佛学在于感悟,我的感受你的境界和上面回复的一样,还没有破执.
言由心生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悟者不言,言者不悟。
: 不要轻易说自己悟了,这是大妄语。
: 不是看了几个“大师”的几本书就能悟了的,不是有点小感悟小心得就叫悟了。
: ...................
--
FROM 219.142.237.*
达摩祖师有四位高徒,都破执成佛了,但这四人说了四个偈子,达摩以“皮、肉、骨、髓”分别评价四人悟道深浅,形成禅宗著名公案。
【 在 xgl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佛破执念 但是又强调有三六九等 需要高等级的人评价 是不是矛盾了
--
FROM 219.142.237.*
佛学是不追求完美的,追求完美容易造成执念,即便是一些佛学大师,比如鸠摩罗什,亦犯了色戒,即使这样,也无法抹灭他对中华佛学的贡献.大师都如此,何况本论坛我们这些普通信众
六祖说,不要轻视任何人,轻视他人会给自己带来无边无量的罪,平和交流,觉得别人的看法有问题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非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或许未必正确的东西塞给别人,这是信佛的应该做的吗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刚读到圆觉经此处,与前文“自以为悟道”正好相应,所以絮絮叨叨,甚至带有侵略性地回复你。
: 你手中的一些知识源确实有些问题,一些学者的理解并不一定对,希望你能多读多看原文经典,尽快获取到正确的知见。
: (此处似有赞我损他之意,但不如此说,恐无法拉住你的自我膨胀。我不一定对,但你获取到的那些知见一定有问题)
: ...................
--
FROM 219.142.237.*
这个罪不能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上面发帖和本版版友讨论过,有心可以翻看上面的帖子,这个说法首先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比如跟着你后面发帖的那个家伙,狂妄又愚蠢,但从佛学角度,我不能轻视他,轻视他对我没有好处,会产生执念
【 在 calab2016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学习学出了罪?
--
FROM 36.112.178.*
破执的目的是为了悟,如果对佛学有接触,般若波罗蜜这个佛语不会陌生,翻译过来就是到智慧彼岸,到了彼岸就破执了不着相了.进入佛的状态了.这个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到了佛的状态,就是悟的状态,可能只能自我解脱,称为阿罗汉,还有更高的境界菩萨和佛,帮助他人解脱.能到自我解脱世人中已经属于少数,到菩萨,佛,能布道解救众生那就是少数的极少数.
大部分自我解脱的人,不见得脱离红尘,有了悟的状态,在红尘中做事,不会受到贪嗔痴慢疑的左右,做事可以收放自如.
在世间的这种状态,我们中国人有个说法叫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
佛与凡夫本就没有区别,状态不同而已,一念悟即成佛,一年迷即凡夫.
佛与凡夫最大的区别就是能不能破执到智慧的彼岸
【 在 no5as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离开悟还甚远,或许本就无缘,也就不求了,但对佛学的一些思想比较认同,同时也伴有很多疑惑,因此,借贵贴向大家请教一二:
: 1. 关于“执”与“不执”、“住”与“不住”,是否是与“行”与“不行”,或者说“做”与“不做”相对应?我目前的认识是,“执”与“不执”、“住”与“不住”都是对应于“行”,是“行”的两种方式,比如面对“贪、嗔、痴”,“执”或者“住”的话,是主观意识的认同和加强
: ,“不执”或者“不住”的话,是主观意识不干预,“贪、嗔、痴”带来的是痛苦也罢、快乐也罢,都是一种经历,不回避,经历完就让它完了就好,如果主观意识上去回避或者压制“贪、嗔、痴”,是不是也是“执”和“住”的体现?
: ...................
--
修改:pumc FROM 36.112.178.*
FROM 36.112.178.*
红尘中世人执着的是金钱,权力,美色,美食等让人产生欲望的东西
能否破执看缘分,佛家讲缘分,禅宗除了讲缘分,更看重修行人的慧根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所执着的东西,通常都是关乎生死的东西,不是你主观意识想不干预就能不干预的
: 所有贪嗔痴带来的情绪,都源于此,得到就高兴,失去就痛苦
: 回避和压制,用处也不大,日后必然反弹,重要的还是出离心,能看破放下才是正途
: ...................
--
FROM 36.112.178.*
佛家观点,佛是觉悟的凡夫,凡夫是未觉悟的佛,佛家认为只要开悟即成佛,佛是到彼岸者,但是又有阿罗汉,菩萨,佛几重境界,绝大多数人,直到自我解脱,到阿罗汉果就算悟道了.
六祖点化他师兄慧明,只说了一句,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就这一句,慧明即顿悟成佛,达到了自我解脱.慧明悟道成佛了吗?我认为是,但他直到悟道后的最基本状态,自我解脱,阿罗汉果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达摩传法时,其余三人尚未开悟,做的偈子一看大乘第一义谛都没圆熟,要么执有相,要么执无相,连开悟都没开悟,更别提登地了,离成佛更是差远了。
: 另外,你怎么会理解为这是件很轻易的事情?哪本书讲的,简直是误人子弟。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修改:pumc FROM 124.64.16.*
FROM 124.64.16.*
你带着某种执念,某种傲慢,某种怀疑,或许你已经修行多年,从你的言行,我看不出你有什么水平,你现在需要放下贪嗔痴慢疑中的慢和疑,用心感悟,而不是用脑,你这套言行始终走脑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已经破执了呢?
: 你那么大个“我执”明明显显地立在那儿,你感受不到吗?更别说其他相上的执了。
: 哪个人讲的达摩四个弟子都成fo了,哪本书?
: ...................
--
修改:pumc FROM 124.64.16.*
FROM 124.64.16.*
因为我这个帖子,有不同的佛学修行者有争论,就认为学佛就是逻辑思辨.只能说你对佛学是门外看门内.
学佛会有辩,但不是逻辑思辨,是看谁的观点更遵循佛学本义.
就像著名的风动还是帆动之辩,为什么六祖一句,不是帆动风动,是仁者心动.大家都认为六祖这句才是奥义.这用世间法的逻辑思辨是解释不通的.
【 在 C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除了逻辑思辨,佛也没啥好处了
: 不多说,要拜师读经的基本都是邪修术。。
--
修改:pumc FROM 124.64.16.*
FROM 124.64.16.*
只是机锋一下你,无缘就不聊了,多说无益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放心,我的慢心比你还轻一些,我法执未破,这是显而易见的。
: 可是你的见解,连知见都还不正。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修改:pumc FROM 124.64.16.*
FROM 124.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