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学佛的契机
呵呵
【 在 easyApple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事就是入世,事情做完就是出世,任何一件事情要圆满的做完,都必须包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 布施:在做事的过程中不要执着,包括我执
: 持戒:做事的过程中遵守规则不乱来,不节外生枝,
: ...................
--
FROM 219.142.237.*
考我呢
经中有描述,没背过相关的词句
至于自己,当下那独耀的灵光即是
【 在 zrc 的大作中提到: 】
: 仔细琢磨琢磨,他现在是什么状态?超越时间,空间
: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要文字束缚
:
--
FROM 103.213.76.*
那个光线耀眼是跟感应器的灵敏度有关系的
【 在 hem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考我呢
: 经中有描述,没背过相关的词句
: 至于自己,当下那独耀的灵光即是
: ...................
--
FROM 114.248.122.*
执着是不能放下。
保持初心是坚定方向不动摇。
比如一个人从北京到上海的旅途,如果执着,可能会被旅途中的各种事情牵扯耽误行程,如果不能保持初心,在旅途中一下又想拐到西藏玩一下,一会又想拐到广西玩一下,这就导致轮回不断,旅途不能按时结束。
其实如果是佛的境界,因为他能从宏观上看待一切,这些都不是问题,轮回也不是问题,就当是多了一段旅途,但如果是凡人境界,认知有限,节外生枝都是未知世界,会生出烦恼,这就是佛祖提出修六度成佛的意义
【 在 upndow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执着和保持初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
--
修改:easyApple FROM 116.77.0.*
FROM 116.77.0.*
时间和空间不是幻觉,也不是真实的,你这样理解是属于顽空,是另一种偏见。
比较合适的理解是楞严经里说的方法,比如当你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时候,如果把所有东西都还掉,那个还不掉的”知“就是本性,能理解到这个“知”的存在,才是真正自己悟到了,而不是佛祖说一切都虚空你就认为一切都是空,佛祖说有个本性,你就说有个本性,这些都是佛祖的结论,而不是你的认知。
【 在 hem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好问题,不过能力有限,讲不清楚
: 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时间空间是我们的幻觉。
: 超越时间,大概是意思是是不再受时间的限制
: ...................
--
修改:easyApple FROM 116.77.0.*
FROM 116.77.0.*
本没有出家和在家的区别,佛祖建议出家专门修行,初衷是从家庭和亲情中暂时脱离出来,因为家庭是绝大部分痛苦产生的根源,出家后,环境会比较清净一点,有利于悟道,就好比一个比较清净的环境有利于学习,一样的道理
【 在 upndown 的大作中提到: 】
: 红尘炼心,人间何处不修行,何必拘泥出家在家?
:
:
--
修改:easyApple FROM 116.77.0.*
FROM 116.77.0.*
介个,见外了
【 在 zrc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光线耀眼是跟感应器的灵敏度有关系的
:
--
FROM 103.213.76.*
"三省吾身"是回忆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仍属五蕴。
五蕴好比手机画面,乃是APP(大脑习气)运行的结果,大多数人都是在沉迷五蕴,观心是找到本来的那个觉性,从而逃脱沉迷。
【 在 upndown 的大作中提到: 】
: 观心不就是孔老二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吗
:
--
FROM 112.42.7.*
70后年龄不大吗?
你身体有问题应该去修道家,应该去学中医养生
佛家是修心的,你把身体问题归结到吃饭上,这就是执念,佛家是药,纠的是心病.吃饭都成了你的心病了,确实用佛学去纠
【 在 wangychf 的大作中提到: 】
: 吃饭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 我非常认同楼主,
: 可能你年龄不大,身体很好,没有表现出来
: ...................
--
修改:pumc FROM 36.112.177.*
FROM 36.112.177.*
每个人学佛的目的不同,我学佛只为今世的破执.破执后对做事情还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纠结
【 在 hem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佛是为了出离轮回,解脱生死,这是根本,不是为了做事
--
FROM 36.11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