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成都杜甫草堂是在原址上建设的 。公元 759 年末,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公元 760 年春天,在友人资助下于浣花溪畔营建草堂居住 。杜甫离开后,草堂逐渐荒废。
唐末天复二年(公元 903 年),诗人韦庄寻得 “柱砥犹存” 的草堂遗址,在此重结茅屋,延续了草堂的存在。从宋代至清代,官方和民间多次在旧址基础上对杜甫草堂加以修复和扩建,比如北宋吕大防、南宋张焘、明代蜀王朱椿、清代四川总督常明等,都曾组织力量,在原地址上对草堂进行过重修工作 。
如今的杜甫草堂,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 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 年)大规模营建后的建筑格局,同时,2001 年,在馆内铺设地下管道时,还挖掘出唐代灰坑、水井、墙基等遗址,这更确凿地证实了此地是杜甫当年居住旧址,且后世是原址修缮建设 。
【 在 liuru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多都满足啊,这太好了。
以后直接说杜甫草堂是唐代建筑了。
【 在 diamondd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有两个条件
: 1 原址重建,必须证明这个地方原来就有这个建筑
: 2 修旧如旧,保持建筑本来的精髓。
: ...................
--
FROM 118.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