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zz一篇讲通俗流行的文章
就是以毛阿敏为例的。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12991250284855862
"流行音乐的本质就是商业,而商业的本质就是人文的娱乐需求。很显然,通俗唱法的市场实际上是没有这个自由需求,仅仅是少数人的需求。在各个声乐唱法内,我们可以简单的了解对比以下不同唱法的音色审美逻辑,就可以了解毛阿敏到底用歌声做了什么事情。具体如下:
美声唱法:音色讲究个人自身的声带底色和声部特色,不做干扰声带闭合的修饰。以共鸣的声压磅礴和头腔的圆润著称。听感上厚重、老成、受众偏向于欧美贵族。和流行音色的局限性最大,但是腔体基本功关联最密切。
民族唱法:分男女,男歌手音色讲究胸声的厚重美感,女歌手讲究咽音的尖锐、明亮、高音美感。和流行唱法同样存在对于咽音的渴求,但是流行唱法更偏向于百家争鸣的风格美感,而民族唱法非常专一,就像是一个绝招一样。一个民族唱法歌手一生只练这一招,丰富不够市场的变化。民族和流行,统一又割裂,比如说谭维维就是一个典范,用民族唱法逻辑唱流行。只有怒音一个技巧。
通俗唱法:作为流行唱法的前身,通俗唱法的音色逻辑一方面鼓励歌手拥有自然的流行商业音色,比如说韦唯和毛阿敏的音色其实都算是具有个人特色的音色,和传统美声歌手、民族歌唱那种流行听众一耳朵就不想听的音色是有本质区别。但是通俗唱法依旧过于保守,是美声和民族的勾兑产物,逻辑上全是美声和民族的痕迹和既定审美。
从美声上选择腔体、从民族上选择色彩、从流行上选择低喉位的个性自然音色。其中民族唱法对于通俗的影响最大,一些歌唱赞美类的文工团类歌曲本质还是民族的逻辑,只是换一个更新鲜的方式演唱。本质上并没有完成对于流行唱法的艺术开拓。没有系统的声乐体系和成型的审美逻辑。依旧偏向于民族既定的文工团市场,并不是自由商业市场。"
--
FROM 220.194.45.*
截了两段你转的文章。
从这两段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1,通俗唱法有确定的从各唱法选择出来的声乐各部分内容的方式,没有系统的声乐体系和成型的审美逻辑。
2,流行唱法偏向于百家争鸣,却有系统的声乐体系和成型的审美逻辑。
不觉得矛盾吗?
这种文章也能被你采信,可见你的认知得有多偏差?
文章中还有关于谭维维只有怒音一个技巧的判断也是离谱。
【 在 mcbro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族唱法:分男女,男歌手音色讲究胸声的厚重美感,女歌手讲究咽音的尖锐、明亮、高音美感。和流行唱法同样存在对于咽音的渴求,但是流行唱法更偏向于百家争鸣的风格美感,而民族唱法非常专一,就像是一个绝招一样。一个民族唱法歌手一生只练这一招,丰富不够市场的变化。
:
: 从美声上选择腔体、从民族上选择色彩、从流行上选择低喉位的个性自然音色。其中民族唱法对于通俗的影响最大,一些歌唱赞美类的文工团类歌曲本质还是民族的逻辑,只是换一个更新鲜的方式演唱。本质上并没有完成对于流行唱法的艺术开拓。没有系统的声乐体系和成型的审美逻辑。
--
FROM 114.93.41.*
还有,百家争鸣的流行音乐,为啥要把通俗唱法排除出去?难道不能算是百家之一吗?
【 在 ap9 的大作中提到: 】
: 截了两段你转的文章。
: 从这两段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1,通俗唱法有确定的从各唱法选择出来的声乐各部分内容的方式,没有系统的声乐体系和成型的审美逻辑。
: ...................
--
FROM 114.93.41.*
总的流行音乐应该指的是Popular music,保罗万象,而目前市场上最多的芭乐(与rock、jazz、R&B)并列的流行应该是指pop music。
现在很多把通俗和流行混在一起说,但从发展历史上来看,它与当时其它地区的pop music以及现在的pop music是有明显区别的,可以看作pop music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审美风格。
【 在 ap9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百家争鸣的流行音乐,为啥要把通俗唱法排除出去?难道不能算是百家之一吗?
--
FROM 220.1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