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按流行度传唱度分档歌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华语乐坛,当得起天王这个称呼的,只有两人;香港张学友,台湾天王杀手周华健。学友包装歌手,华健唱作俱佳音乐人。
学友1992年挂牌四大,1993年携带吻别专辑,大火,是成功打入大陆市场的第二位港台歌手,1997年,四大凉了。
华健1991年携带让我欢喜让我忧,成功打入大陆,是港台歌手成功打入大陆,并且大火的第一人,,华健成为滚石一线歌手,与赵传,王杰齐名。
1993年,花心火爆神州大地,华健取代齐秦,正式晋级滚石一哥。
1994年杀奔香港华语乐坛,港媒绰号天王杀手,1998年宣布退出香港华语乐坛,贯穿整个90年代。
以一己之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把滚石带到最高峰,是滚石开疆拓土的鼻祖功臣,与幕后李宗盛,二人为滚石带来滚滚财源。
王杰,赵传,任贤齐他们差不多,滚石一线歌手,属于阶段性歌手。但任贤齐神奇的地方在于,号召力,影响力直到现在还在,今年演唱会,据说一票难求。
赵传,王杰过了1992年,就被遗忘了。张宇也属于阶段性歌手,地位和阿哲差不多,也是阶段性歌手,这二人和小齐王杰他们相比,略差。
齐秦地位高于王杰,赵传,1987年开始,大火,晋级滚石一哥,成立音乐室。一直到1993年,凉了,滚石一哥位置被周华健取代。
王杰,赵传1988年到1992年,地位滚石一线歌手,过了1992年,凉了。
阿哲从1994年到1995年大火,到了1997年,凉了。
姜育恒也属于阶段性歌手,过了1995年,梅花三弄之后,凉了。
张宇,1995年火了,火到1998年月亮惹的祸,然后,凉了。
最可惜的就是童安格,创作型歌手,1991年到1995年,大火,跳槽到了宝丽金,1995年突然消失,隐居加拿大,不知道啥原因。
影响力一年的歌;来年就作废。
1992 ,烂大街的歌是水手。
1993年,烂大街的歌是小芳,
1994年,烂大街的歌是纤夫的爱
1995年,于文华,尹相杰借着1994年纤夫的爱东风,推出,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反响一般般,然后凉了,二人就这两首歌。
--
修改:yushan11 FROM 223.72.73.*
FROM 223.72.73.*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本老东北山沟70后的记忆。
: 其实四大天王里,张学友虽然唱歌多,但在大陆火的个不多。
: 郭富城也就几首歌有点传唱度、黎明也差不多。
: ...................
在大陆,群众基础影响力以及官方态度,同时期的港台歌手,没人能比得了华健。
您说得对,周华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综合实力最强的歌手,唱作俱佳的音乐人,霑叔2003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九十年代的香港华语乐坛是属于周华健的。
周华健的歌,从1991年让我欢喜让我忧开始,一直到1997年朋友,他的歌,在流行度,传唱度,烂大街这一块,我只能说;恐怖。
作词作曲演唱的亲亲我的宝贝,在九十年代电台点歌时期,被点烂了。
台湾省典型印带伤官来生财,带点人文主义悲天悯人的小清新浪漫主义情怀,主张原创。香港典型殖民地文化,没点人文主义情怀,典型食伤生财没有印。拿来主义盛行,信奉弱肉强食,金钱至上,丛林法则,极端抱团排外,霑叔说过;香港唱片公司,每出一张唱片,都得听到铜钱落上的声音。
但香港在包装,整合资源,造神,商业化流水线运作着一块,大陆台湾骑着马都追不上。九十年代前期,最成功的的包装就是四大,末期就是王菲,王菲在台湾,林忆莲水平,大陆不会超过那英,结果被包装,营销,商业化造神成了天后。
周华健1991年让我欢喜让我忧引进大陆,卖出200万张,是港台歌手成功打入大陆市场并且大火的第一人,1993年花心火爆神州大地,专辑大陆销量超过300万张,截止到现在,30年了,还没有第二首歌,能打破当年花心在大陆创造的销量神话。
1992年,香港实力雄厚,华丽包装,商业化流水线运作的唱片公司,正式推出四大。
1993年,学有携带吻别专辑,成功打入大陆市场,并且大火的第二位港台歌星,但在销量上,1993年,吻别不敌花心。
华健上世纪九十年代,晋级滚石一哥,以一己之力,把滚石带到最高峰,是滚石开疆拓土的鼻祖功臣。
1994年,华健杀奔华语乐坛最后一块阵地香港,以一己之力,正面硬刚由香港实力雄厚,华丽包装,商业化流水线运作的唱片公司推出的四大。
四张专辑,风雨无阻销量300万张,两张粤语专辑销量仅在香港,就达到40万张,一张英语专辑,销量记不清了。3场演唱会场场爆满,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今天天你要嫁给谁,拿下原创金曲奖。和齐豫合唱的神话情话,拿下最佳情侣对唱铜奖。
1995年,爱相随卖出300万张,粤语旋旋有你专辑大火,带着去年两张粤语专辑也热卖,三张专辑,一年多的时间,仅在香港,累计销量达到100万张。主打歌浓情化不开火的一塌糊涂,四大台同时获奖,拿奖无数。谢瑞麟指定广告歌。英语专辑销量忘了。港媒绰号,天王杀手。
代言,广告,商演,电影纷纷找上门,演唱会从大陆,香港,台湾,马来,新加坡遍地开花,大杀四方,四大只能招架,无力还手。气贯长虹,风头无二。
宝丽金开出800万美元,要求加入,华健拒绝。
1996年,华健如日中天,全球巡演100多场,香港红磡连开19场,是台湾歌星香港开演唱会记录最高保持者。
1995年,周华健大杀四方,专辑销量全年第一,风头,气场,强势表现盖过了声势浩大商业包装的四大天王,而TVB与宝丽金等唱片公司的关系较好,周华健也遭遇了不公平对待,香港又是典型殖民地文化,极端抱团排斥这位无敌天王,偏向保护本土歌手,先是电视台以及宝丽金唱片公司在数据销量上作假,滚石忍了。
1995年,把什么奖给了学友的这个冬天不太冷,排名第一的张国荣专辑团宠,和排名第二的华健的专辑炫炫有你落了空。
华健背后的滚石,无论如何也得出面了,否则,没法混了。
1996年,滚石联合亚视,对抗无线,把华健派代亚视领奖。
事情发展到这里,怎么说也是唱片公司电视台之间过招,和电视台唱片公司旗下签约歌手没关系。TVB把这笔账算到华健头上,下令封杀。
TVB就是殖民地一个地方台,竟然跨国封杀中国台湾省滚石旗下一哥周华健,这种做法,空前绝后。反过来说,四大为代表的香港歌手,但凡争点气,只要能在气势,风头以及专辑销量,压住华健半头,TVB也不至于不顾身份亲自下场开撕。
华健专辑不能在香港发售,上榜,宣传,任何活动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华健以一己之力,正面硬刚香港电视台唱片公司。
滚石和台湾电视台,也应该以牙还牙,不许香港歌手专辑在台湾上榜,发售,宣传。结果呢,废物滚石没有这麽做,华健专辑不能在香港上榜,发行,宣传。学友他们的专辑依旧可以在台湾,上榜,宣传,发行。
TVB表明态度,就是不给你活路,但TVB这一次失算了,当时是1996年,不是1986年,TVB一向霸道蛮横,无所顾忌,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老天爷这一次站在华健这边。
TVB唱片公司合力对付围堵华健,葫芦还没摁下,又浮起了任贤齐这个瓢。
1997年,31岁,默默无闻,还在滚石扫地,跑腿打杂的任贤齐,莫名其妙窜了出来,心太软莫名其妙在大陆大火,大陆销量不到300万张。
华健抓住机会,朋友专辑,大陆卖出200我,台湾卖出不到100万,亚洲地区总销量300万张,成功翻盘。甩了TVB一个响亮的耳光,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师兄弟联手,四大凉了。
1998年,滚石联合杨佩佩,神雕侠侣外带太平洋,任逍遥大火,小齐地位稳固,大捞特捞,捞了不到3年好钱,从1997年到1999年上半年。
华健大哥成龙出面,调解华健TVB,调解成功。
1998年,华健拿出有故事的人,卖出160万张,主打歌,最近有点烦,烂大街了。然后,宣布退出香港华语乐坛,一个原因,有点伤心,毕竟他生在香港,一直呆到19岁,香港却这麽对他。。
一个原因,后院起火了,老婆和他闹离婚。
一个原因,哥哥给他惹下了巨额债务纠纷,截止到2000年,华健给哥哥还了差不多1千万港币的债务,然后拒绝继续替哥哥 还债,债务纠纷一直到2006年,法院宣判,这才完事。
2000年,周杰伦崛起华语乐坛,说唱开始兴起,旧有的华语乐坛落幕,杀手外带小齐,无力回天。
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神仙打架。2000年之后到2008年,资本开始作妖,华语乐坛群驴乱舞。
--
修改:yushan11 FROM 223.72.82.*
FROM 223.72.73.*
【 在 comrade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2008年又是一个分界线?
: 香港乐坛兴衰跟回归有没有关系?
======================
2006年,资本彻底掌握娱乐圈了,2008年,方文山青花瓷之后,江郎才尽了。周杰伦是原创音乐人,如果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天王名号只有两个人当得起,一个张学友,一个周华健。
2千年之后到2008年,当得起天王称号的,也是两个人;一个周杰伦,一个王力宏。但这二人,能力才华绝对有,也开了自己的音乐室,但也离不开包装营销。
吴宗宪的包装营销也很重要。换句话说,这就是他和周华健之间的差距,周华健的才华能力,天赋,江湖地位,废物滚石营销包装没跟上,靠的是自身过硬的实力。
周杰伦崛起华语乐坛,靠的是自身实力才华以及吴宗宪的营销包装,二者相辅相成。
香港艺人们集体弄出个啥啥门,这次事件一出,标志造神,包装,营销,商业化流水线那一套,彻彻底底没用了,再好的通稿也完犊子了,观众没人信了。
香港乐坛兴衰跟回归不回归没一毛钱的关系,香港乐坛最要命的一点,殖民地文化,拿来主义盛行。
不给原创歌手留下一点活路,原创歌手也没有生存下去的土壤。
唱片公司电视台急功近利,只要眼前能赚钱就行,支持原创,唱片公司就得先期投入大笔金钱,不能急功近利,创作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需要耐心,爱心,金钱时间来维护。但香港唱片公司做不到这点,霑叔说过,香港唱片公司,每出一张唱片,都得听到铜钱落到的声音。
这种文化氛围,歌手就是一种商品,被唱片公司纳入流水线商业化运作。歌手既然被当成了商品,如何运作,如何营销,如何包装。宣传,炒作也是保持热度最直接的方法。
从80年代谭张争霸就已经开始了畸形商业化流水线运转模式。1992年四大,末期王菲,营销造神,包装商业化流水线运作达到巅峰,2008年啥啥门,香港华语乐坛娱乐圈彻彻底底完蛋了。
香港也有属于自己的本土音乐文化,也有自己的创作型歌手,代表许冠杰,林子祥。
到了80年代,本土音乐文化被拿来主义取代了,翻唱日本成为主流,我没记错的话,有人调侃,一个中岛美雪,养活了半个香港华语乐坛。
自然而然,拿来主义一盛行,创作的歌手注定就会被打压。最悲剧的坚持做原创音乐的香港歌手 ,并且为香港本土华人音乐奋斗过,代表就是陈百强,黄家驹,他们不愿臣服于商业资本的逐利行为,想做一个有自主创新的音乐创作人,被唱片公司电视台媒体打压,导致他们的人生悲剧,香港媒体集体欠陈百强一个道歉。
当年陈百强去日本比赛 在众多的歌手中他获得 ;大赏奖 , 也是目前华人最好成绩 获奖歌曲是《偏偏喜欢你》难得的是他和周启生用《梁祝》为前奏演入曲 中国风华语歌声飘扬在日本音乐节上 ,就凭这一点,陈百强让人佩服。
--
FROM 223.72.82.*
【 在 Eldo 的大作中提到: 】
: 90年代确实是周华健和张学友最火,唱片质量很高,销量很好。实际上他们就是直接的对手,周都回忆说有段时间想张学友比想老婆还多哈哈。
: 所谓香港乐坛四大天王,其实都是综合的四大天王,真正唱歌好的还是张。华仔90年代劲歌金曲获最受欢迎奖比学友还多,不过太明显是因为整体粉丝多了,资源也好。还有人说黎明最红的,其实差远了,就是97前后唱几个广告歌特别火。真说乐坛学友在香港独一档。
: 台湾则是华建独一档。当然是说杰伦出来之前。
: ...................
这很正常,我们在偏远北方,粤语歌的流传度传唱度就是比不过国语歌,就像华健的国语歌,在我们老家都泛滥了,但1995年火的一塌糊涂,拿奖无数的粤语歌浓情化不开,我当年在老家根本就没听过。也根本不知道,华健竟然发行过五张粤语专辑。
我当年在老家,粤语歌听过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还有偏偏枫叶情,相思风雨中,以及看港剧武侠剧顺便听听主题曲插曲,听过记不住,没啥印象。
这也是黎明和宝丽金闹翻的原因,黎明唱功没法和学友比,但他也是一个合格的歌手,宝丽金自从1995年开始,就不肯花钱出力出资源给黎明出国语专辑,包装营销了。黎明被冷落,公司开始关注半桶水。
齐秦没法和华健比,无论是火爆的程度,巅峰期以及时间,专辑销量。华健从1991年让我欢喜让我忧开始大火,一直到1998年有故事的人,退出香港华语乐坛,前前后后大火了8年,贯穿整个90年代。
但二人都当过滚石一哥。齐秦1987年到1993年。华健1993年内取代齐秦,成为滚石一哥,一哥一当就当了30年,一直到今天,当然,华健一辈子 也没离开滚石,这在娱乐圈简直是奇迹。
齐秦1987年大火,晋级滚石一哥,华健1987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亚洲卖出70万张。
1988年,齐秦开了音乐室,赵传王杰大火,成为滚石一线歌手;华健发行第二张专辑,全亚洲100万。
1989年,华健推出两张专辑,期待更多付出更多,全亚洲50万,最真的梦, 全亚洲120万。
1990年,第五张专辑,不愿一个人,亚洲100万,华健成为台湾省一颗冉冉升起让大家熟悉小有名气的歌手。
1991年,让我欢喜让我忧,被引进大陆,专辑买出200万,华健是港台歌手第一个成功打入大陆并且大火的第一人,华健晋级滚石一线歌手,与王杰,赵传齐名。
1992年,推出英语专辑,I remember, 全亚洲卖出120万。
华健地位稳固,王杰,赵传凉了。
1993年,神曲花心一夜之间火爆神州大地,大陆销量超过300万,是当年大陆销量冠军。截止到现在,30年了,还没有第二首歌能打破花心在大陆创下的销量神话。
华健取代齐秦,成为滚石一哥,以一己之力,上世纪90年代把滚石带到最高峰,是滚石开疆拓土的鼻祖功臣。与幕后李宗盛,为滚石带来滚滚财源。
1994年杀奔香港华语乐坛,以一己之力,正面硬刚由资本雄厚的唱片公司华丽包装出来的,商业化流水线运作的声势浩大的四大。
四张专辑(一张英语,两张国语,一张粤语)最保守的估计,卖出500万张左右,原创粤语;今天嫁给谁,拿下金曲奖。
1995年,大杀四方,四张专辑累计销量不到700万张。专辑销量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IFPI全年最高销量歌手奖。
四张专辑;
国语;我愿意去等,全亚洲180万
粤语;沿途有你,全亚洲100万
国语;爱相随,全亚洲300万
粤语;弦弦全全,全亚洲90万
主打歌;浓情化不开,拿奖无数,港媒绰号;天王杀手。代言,商演,电影,纷纷找上门,演唱会从大陆到东南亚,遍地开花。
1993年到1998年,华健人气事业最高峰,无人能挡,TVB唱片公司1996年亲自下场开撕,都失败了,被他1997年成功翻盘。四大也被他和任贤齐联手,凉菜了。
1998年,推出;有故事的人,卖出160万,主打歌,最近有点烦,烂大街了,华健宣布退出香港华语乐坛。
1999年,宝丽金被环球收购。
2千年,周杰伦崛起华语乐坛,说唱开始成为主流。老一辈的天王,杀手,小齐,无力回天,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
--
修改:yushan11 FROM 223.72.82.*
FROM 223.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