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搞脱口秀那群人就是骗子
一个很一般的所谓笑话,每说一句群众就拼命爆笑鼓掌 嘉宾、选手一个赛一个笑的厉害 屏幕前的我不得不跟着挤出一点笑声
事实是如果把这个脱口秀就变成一个文本给我看,我根本不觉得哪里好笑
这些人是把脱口秀玩明白了,就是集体诈骗,虽不好笑但我笑的很大声观众就会以为很好笑就会加速传播就会占领流量最后通过上各种综艺拍各种广告变现
事实是比所谓脱口秀好笑的东西到处都有,它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群人用一种新的形式聚在一起传销诈骗而已
--
修改:xcty FROM 111.32.118.*
FROM 111.32.118.*
全靠包装、推广、流量。大多数喜剧类的都如此。远没有现实中设身处地遇到好笑的事让人爆笑。第二个证据是这些人上了综艺普遍不好笑,说明他们的舞台笑话效果是被包装的
【 在 iori97 (成长在城市盒子里的野猪)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逻辑可以打击绝大多数表演形式和作品
--
FROM 111.32.118.*
我笑了,但是被罐头笑声逼得。我没说它全然没有笑话的技巧,只是比起其它形式的喜剧,它更像是“骗人”发笑
【 在 richluo28 (richard)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只要你不笑的就都是骗子?你是上帝还是玉皇大帝?
--
FROM 111.32.118.*
非常贴切的形容
【 在 lixianghui (傻瓜) 的大作中提到: 】
: 哇,皇帝的新装
--
FROM 111.32.118.*
相声本子我看过,很好笑啊,因为那个对话都是第一人称,理论上说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对话,因此代入感强。相声听广播跟看本子区别不大,听广播就会笑,看本子也会笑。
但是脱口秀就不一定了,看过一个徐志胜给携程做的广告,就是一段所谓脱口秀,但跟念PPT一样,因为没有观众没有笑声,所以我也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小品的笑点就更少了,因为大部分都在做上下文铺垫。但是铺垫好了的笑点一般会让人很有记忆点。
所以我总结这些伪喜剧形式都是利用罐头笑声背后的从众心理和权威效应,达到传播、引流、变现的目的。
【 在 o1dsix (劈崩钻炮横)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挺好笑
: 不知道你看过相声文本吗? 更无聊。。。
: 或者小品的台本?
: ...................
--
修改:xcty FROM 111.32.118.*
FROM 111.32.118.*
李雪琴那几个段子光看文本就会笑,因为是真正的文章。
【 在 SuperMan999 (超人拯救世界)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感,尤其李诞还笑得腰都弯了,真会演!反正我就觉得只有去年李雪琴的几段还能听,其他那些基本上就是网络流传的两性,工作,外貌的段子往自己头上按
--
FROM 111.3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