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34y1d7mg转载自知乎评论:
”今天是单依纯出道一周年的日子,有人制作了视频以记载她这一年来的vocal进阶之路。作为去年中国好声音的现象级选手,彼时的她已经初具星相,在驾驭抒情类歌曲时既有着超龄的通透,又保留着一种原始纯粹的投入感。很多人会在听她唱歌的时候不自觉地将她类比成唱片时代的某些成名歌手,是因为她抓住了这部分群体在潜意识层面的审美共识,让这些群体在抖音神曲和音乐碎片化、概念化的反复轰炸的不安中看到了自己所熟知的时代价值观回归,这是多数人记忆中的浪漫,更是他们暗中期许了已久的文艺复兴。
而单依纯本人并不满意被莫名其妙地贴上只会唱抒情的标签,这更像是李健为了栽培她的观众缘而为其立的安全人设。当她厌倦了总是以这种小白花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时候,那些慵懒的、野蛮的、少女的、风情的分身便会伺机破土而出,响应着她所钟爱并不断尝试的urban r&b、neo soul、synthpop、gospel等音乐风格,每一次尝试对她来说既是融合,也是成长,整个过程中弥散着惊喜与感动,也不乏挫折与阵痛,正如她本人所说,一个人所经历的都刚好是她能够承受的,所以她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千疮百孔后依然奋不顾身地投入进去,因为每一次情绪的真实涌动对她而言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一个歌手来说,人格和情绪驱动着她主视角下的审美,审美和悟性又驱动着技术层面上基本框架的成型,而在时间轴上基于这样的框架去演绎不同类型和数量的作品形成的历史体验,则会伴随着歌手的艺术洞察力和环境感知力反哺歌者的审美,进而反哺她的人格和情绪,并从实践上去指导和完善技术方面的造诣。
中国好声音时期的单依纯更加注重声音底盘的修炼和字形的打磨,采取删繁就简、大巧不工的策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声线和咬字念白的调整上,口腔空间留的较大,是一种“纯中式抒情”的表达。而在脱离了人设的桎梏后,那些之前被语感和共情力暂时掩盖的东西才开始慢慢浮出水面,《爆裂舞台》和《说唱听我的2》是她蜕变的重要节点,一方面为了让自己与R&B大类的作品更加适配,她在咬字时收窄元音,缩小口腔通道,同时软腭上抬,更积极地碰响硬腭找高位置,因此体感上会有“靠后发声靠前咬字”的观感;另一方面她进一步地打磨了自己本就先天优越的声带闭合精度,使每一个字音都能够始于气泡,终于气泡,从根本上解决了声音的色彩和形态变化的问题,真假音随便转,强-平衡-弱机能随便转,上下行音阶随便转,《别问很可怕》中甚至做到了一秒转十个音,每个音的颗粒感都清晰无比、音准到位,而这次转音又同时是在一次假音转真音中完成的,难度堪称恐怖,这在华语乐坛尚属首次。
独立而健全的人格,前沿、时尚的审美,敏锐的情绪捕捉与艺术洞察,完美的声带闭合控制,顶尖的乐感与语言天赋,单依纯无疑是最近几年内华语vocal界的最大惊喜。而除此之外,由于表达上的保守、技术体系的选择和风格取向上的侧重,她强悍的声带机能也一直被世人所忽视,《永不失联的爱》最后一段副歌中的连续重机能B4和《不必在乎我是谁》尾段的非边缘化E5长音都在隐约提示着她不可限量的未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单依纯的演唱,我不太会用“强大”和“华丽”这样的选项,因为内敛的强大和低调的华丽只是手段,并非音乐表达的目的,况且这样张扬逼人的修饰也和她的气质并不那么匹配。谈起单依纯的歌声,你们脑海中第一时间会响起什么?或许那就是答案。”
--
FROM 211.15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