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央视新开播的综艺《典籍里的中国》
这个节目是《故事里的中国》原班团队打造,以推广“典籍”为主题,以古今对话的形式,让戏剧的演绎更加通俗易懂,观众的代入感更强。“古”与现实对照,也更容易理解典籍的现实意义。
第一期节目选择的典籍是儒家核心经典《尚书》,贯穿全场的伏生(本名伏胜)由倪大红老师饰演,他与撒贝宁一起上演了一场古代读书人与当代读书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伏生,秦朝博士。秦始皇焚书,而后兵乱战火,伏生和家人带着一车竹简——《书》(今《尚书》)颠沛流离,他儿子为保护《书》被乱兵杀死,女儿差点饿死,妻子力拒百姓焚《书》取暖,病死在他的怀里……几十年后,改朝换代,藏在家中的《书》重现天日,他却发现因《书》年久损毁,仅剩下二十八篇,之后,他讲《书》传《书》的事迹传到了汉文帝耳里。
话剧完整版的一开篇,就是从晁错代天子来到伏生这里求学开始的,现代读书人撒贝宁去到两千多年前,与晁错一起听书。中间演绎了大禹治水分定九州和周武王牧野之战为百姓伐纣两个故事。听完28篇书之后,撒贝宁带着伏生来到了两千年后的图书馆,带先贤看看他当年舍命护下的这部《尚书》,又发掘出了更多的篇章,并且流传至今,去图书馆的小朋友也会背:“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故事的最后,年逾90的伏生回望撒贝宁,迈着蹒跚的步伐回到过去,颤巍巍的说着:“《书》有了你们的传承,我放心了。”
撒贝宁:“先生,您护书传书的故事,定当永世铭记!”(抱拳鞠躬)
--
FROM 14.210.82.*
看了,倪大红和撒贝宁都表现很好,演绎出来不尴尬,非常感人
让人想到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不胜枚举,宣传这样的典故才是文化自信,可资本宁可投入重金在男团女团流量小生小花上面,长此以往,再过三十年,不知道还有没有担当演绎这样的经典故事的演员
【 在 purplesou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节目是《故事里的中国》原班团队打造,以推广“典籍”为主题,以古今对话的形式,让戏剧的演绎更加通俗易懂,观众的代入感更强。“古”与现实对照,也更容易理解典籍的现实意义。
: 第一期节目选择的典籍是儒家核心经典《尚书》,贯穿全场的伏生(本名伏胜)由倪大红老师饰演,他与撒贝宁一起上演了一场古代读书人与当代读书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 伏生,秦朝博士。秦始皇焚书,而后兵乱战火,伏生和家人带着一车竹简——《书》(今《尚书》)颠沛流离,他儿子为保护《书》被乱兵杀死,女儿差点饿死,妻子力拒百姓焚《书》取暖,病死在他的怀里……几十年后,改朝换代,藏在家中的《书》重现天日,他却发现因《书》年久损毁,仅剩下二十八篇,之后,他讲《书》传《书》的事迹传到了汉文帝耳里。
: ...................
--
FROM 223.104.38.*
看了。最后一躬,让人感慨万千。
【 在 purplesou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节目是《故事里的中国》原班团队打造,以推广“典籍”为主题,以古今对话的形式,让戏剧的演绎更加通俗易懂,观众的代入感更强。“古”与现实对照,也更容易理解典籍的现实意义。
:
: 第一期节目选择的典籍是儒家核心经典《尚书》,贯穿全场的伏生(本名伏胜)由倪大红老师饰演,他与撒贝宁一起上演了一场古代读书人与当代读书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 ...................
--
FROM 122.96.42.*
看了第一期,打算继续追
【 在 purplesoul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节目是《故事里的中国》原班团队打造,以推广“典籍”为主题,以古今对话的形式,让戏剧的演绎更加通俗易懂,观众的代入感更强。“古”与现实对照,也更容易理解典籍的现实意义。
:
: 第一期节目选择的典籍是儒家核心经典《尚书》,贯穿全场的伏生(本名伏胜)由倪大红老师饰演,他与撒贝宁一起上演了一场古代读书人与当代读书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 伏生,秦朝博士。秦始皇焚书,而后兵乱战火,伏生和家人带着一车竹简——《书》(今《尚书》)颠沛流离,他儿子为保护《书》被乱兵杀死,女儿差点饿死,妻子力拒百姓焚《书》取暖,病死在他的怀里……几十年后,改朝换代,藏在家中的《书》重现天日,他却发现因《书》年久损毁,仅剩下二十八篇,之后,他讲《书》传《书》的事迹传到了汉文帝耳里。
#发自zSMTH@EVR-AL00
--
FROM 36.98.63.*
王嘉宁连着两档节目跟着撒贝宁,前途一片光明
【 在 purplesou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节目是《故事里的中国》原班团队打造,以推广“典籍”为主题,以古今对话的形式,让戏剧的演绎更加通俗易懂,观众的代入感更强。“古”与现实对照,也更容易理解典籍的现实意义。
: 第一期节目选择的典籍是儒家核心经典《尚书》,贯穿全场的伏生(本名伏胜)由倪大红老师饰演,他与撒贝宁一起上演了一场古代读书人与当代读书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 伏生,秦朝博士。秦始皇焚书,而后兵乱战火,伏生和家人带着一车竹简——《书》(今《尚书》)颠沛流离,他儿子为保护《书》被乱兵杀死,女儿差点饿死,妻子力拒百姓焚《书》取暖,病死在他的怀里……几十年后,改朝换代,藏在家中的《书》重现天日,他却发现因《书》年久损毁,仅剩下二十八篇,之后,他讲《书》传《书》的事迹传到了汉文帝耳里。
: ...................
--
FROM 153.3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