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自爆了,但这是一次不体面的自爆。
Timing:郑爽之后
学过新闻学的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
把一个事实传播出去,过了这个“点",再重大的事实也没有了价值,因为人们都知道了
。
宣传者却要选择一个能够产生最大宣传效果、对宣传者最有利的时机才能把事实透漏出
来。
什么是最有利的时机?谢天谢地,华晨宇遇到了张恒,顺道说一句,这俩哥是同一个学
校的。
挑选了公众刚刚被郑爽洗刷过三观的时刻自爆,的的确确避免了不少舆论质疑。但也总
让大众觉得聪明的有点不是时候:纵使郑爽有千错万错,那都是郑爽的。踩点自爆从来
都是个短视行为,长远看来很容易被苛刻的网友翻旧账。
Stroy:微博自爆框架分析
花花厉害,不仅厉害在自爆上,更关键的是如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自爆。
美国学者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在研究猎奇荒谬但生命力超群的“都市传说”时发现,
一则观点若想牢牢粘住受众注意力,其本身需要具有一种黏性,而这种黏性可以具化为
6种信息属性——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
很显然,华晨宇跟张碧晨的回应都做到了。
第一,简单的情感逻辑。简单的家长里短,明星恋爱,生孩子上户口,女方想单独抚养
孩子......在你居住的小区里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样的Cliche,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无
疑是条非常简单而且容易消化的娱乐新闻。
第二,意外但可信的Drama。一位是顶级流量,几乎没有情感绯闻,专心搞事业的忧郁唱
将男明星;另一位则是与著名男歌手张杰有过绯闻,但很少同顶级流量在媒体公开露面
的中国好声音女歌手。就连豆瓣鹅组中专业吃瓜的鹅们都惊叹连连的drama,怎么能让人
不感到意外?
第三,具体的故事。3000W顶流男星回应之前,这则八卦只有营销号的捕风捉影。但在昨
晚,微博公开承认孩子的存在、女方爆出具体过程、男方真情流露孩子最爱唱《斗牛》
等细节,更把这则新闻充实成了一步有血有肉的故事。
但听完华晨宇跟张碧晨的小故事后,吃瓜群众对他们现在的关系很费解,他们复合了没
有呢?张碧晨说“努力去重新磨合”,华晨宇说孩子每天都喊“爸爸妈妈吃”,看起来
是共同生活,可他们又似乎对二人现在的关系避而不谈。最终还是得靠华晨宇工作人员
来定性:华晨宇单身,双方将在「无婚姻关系的前提下」共同抚养孩子。而这些,才是
华晨宇“父慈女孝”的故事中没有讲到,但公众却最关心的地方。
谁是意见领袖?偶像KOL,粉丝KOC
每次写到粉丝都格外紧张,生怕哪句话词不达意让她们误解。所以得先说在前面,我不
针对追星本身做价值判断,只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粉丝在整个事件发酵过程中所扮演
的角色,当然仅仅是我的个人视角。
明星的八卦被爆出后,微博就成了明星团队、粉丝、黑粉与吃瓜群众对八卦定性的角斗
场。在这个过程中明星与明星团队的位置最尴尬,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表达立场是很不讨
巧的行为,所以为了不让黑粉、吃瓜群众中较为负面的议程占据主流,粉丝团就成了建
构议程的主力军,而明星在一定程度上也乐见粉丝的奉献,且默许粉丝们的劳动。
不管是郑爽的死忠粉丝,还是这次华晨宇的火星人们,他们都在任劳任怨的承担着自己
赋予自己的工作。
你很难说这个过程中究竟是明星利用粉丝团表达立场,影响舆论,还是粉丝在一次次“
不怕千万人阻挡,就怕自己投降”的“战役“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群体共情,我相信这两
者都有。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明星微博内容本身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向粉丝发出一支
战斗状态的“穿云箭”:请帮我我,请帮帮你的偶像,请帮我影响舆论......这很矫情
,但几乎每个流量都沉溺其中。
这是偶像的悲哀,更是粉丝的不幸。追星不应变成鲁迅笔下颈项伸得很长,如鸭子般被
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的被人利用的玩物。或许,粉丝们都应该把停留在他人身上的目
光投向自己,打掉自己脖子上的手,在于自己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如此方能为自己和周围带来更为持久的光和力量。
写在最后
华晨宇不体面的自爆,一定意义上也是这个社会的症候。
文化评论家紫二也谈到八卦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他认为八卦也是人们探讨价值观的工具
。从郑爽到华晨宇,对于吃瓜群众们来说,它们是现实,也是戏剧。名人八卦看似与你
我生活无关,但背后的婚恋观、法律制度、性别权利与利益交换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
息相关。
窦文涛就说过:“到今天,我们所有的人生问题,都可以拿明星的故事和名字来聊,他
给了我们一个话题来聊。”贪腐、出轨、面子、饭局、跳槽、权色交易……一个个八卦
事件成为映射社会价值流行的闪光碎片,开启一场场活色生香的公共讨论。
所以,我幻想未来的某一天,依旧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娱乐明星在广场自爆,但却没有人
在意她/他。
--
FROM 14.15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