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明王朝1566快刷到了34集
只说治理能力的话,海瑞还可以,能称得上“能员”。
【 在 forgau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海瑞坚持原则,为官清正,适合做法官。
: 但治理能力一般,只会套用儒家经典,解决不了实际难题。
: 所以张居正也没用他。
: ...................
--
FROM 61.51.77.*
当巡抚的时候,从巡抚本职工作及他带到当地的任务来说,也还可以。
【 在 forgau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管府、县一级还是可以的。
:
--
FROM 61.51.77.*
这个倒不是“编剧私自更改的”,学界的确有这个观点。
不过,这里的“回族”是以“血缘”而论的,即其父辈吾辈是。
而从信仰方面,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他信教。
最后,“黄仁宇的原著”是个啥……
【 在 okka 的大作中提到: 】
: 海瑞不是回民,这是编剧私自更改的 而且黄仁宇的原著也是写着买猪肉
:
: 海是回民是某些绿绿给自己找爹
: ...................
--
修改:molar FROM 61.51.77.*
FROM 61.51.77.*
只说第三点。这个条件,恰恰是在明代后期逐渐满足了的。
明前中期,已经开始形成区域市场。到了明后期,全国性市场逐渐形成。跨区域的大宗商品贸易已变得比较平常。当时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已经有相当比例的粮食是来自长江上中游地区了……
【 在 Pig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说我对改稻为桑的看法
: 第一、这事在中国古代史里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至少数个县强制种植经济作物这个级别的没有过
: 第二、强制部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这种事是有的,历朝历代里面各种贡品之类的,都是地方官指定专户操作
: 第三、在中国古代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下,这个改变不现实,社会不具备靠外来粮食养活你的条件。除了京城和个别大都市,地方上的基本粮食供给都只能是自己供应为主。
--
FROM 61.51.77.*
是说迁移了之后跟原本迁出的地方就没有联系了吗?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原始印欧人的迁徙。
现在一般认为原始印欧人应该是,在公元前四千纪末,于今乌克兰至里海一带,掌握了驯化马的技术之后,向各个方向扩张的。进入欧洲的,征服了新石器时代欧洲人和进入巴尔干的中东农人,进而形成今天的欧洲人。进入中东的有一支成了赫梯人。进入中亚的,继续南下之后,成了波斯人和一部分印度人。进入西域的,成了后来西域的绿洲邦国。
【 在 greenfireff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佬好,以前常在历史版跟着学习。现在想求个材料,跟这个帖子无关
: 中国史录里面有没有记载过 掌握一定技术水平的族群,移居到一片隔绝的自然环境下建设/重建社会的经历?
: 类似清初四川被屠后的移民重建过程,有什么比较好的材料可供阅读?
: ...................
--
FROM 61.51.77.*
是说想知道这样的族群在脱离了母族之后,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是怎么样能够立能够维持下去的?
【 在 greenfireff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谢大佬
: 这个没说清楚。我关心的是建设/重建中的经济活动细节,比如一定科技水平下资源如何获取、分配、贸易之类的内容。恐怕诸如县志、人物传记之类才会写这些内容,好比以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那样的内容
: 如果大佬知道类似的历史材料,还请推荐几个
: ...................
--
FROM 61.51.77.*
这个或者你从中国古代的历次大移民中找到一些线索。大槐树和湖广填四川是有官方性质的移民。客家人和粤语人群的历次南迁和形成可能更符合你说的情景,可以搜搜珠玑巷一类。另外,闽人的形成也可参考,可以搜石壁村。其他阊门、枣林庄、瓦屑坝等可能资料比较少。
然后耶律大石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参考。
再一个,上古时期,从中原腹地千里南迁长三角的广富林文化,也可以参考……
【 在 greenfireff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这个描述比我的精炼多了,,
: 最好能够脱离与母族的联系
: 我想了解这样一个“新生”文明是如何对自然资源这类经济活动的基准物进行定价的
: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9.*
FROM 111.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