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伯庸还是个历史二把刀
他笔下的李严也不符合历史史实,但作为小说没有问题。因为是剧情需要。
其他问题不符合事实,而又没有为剧情服务,这就是细节不到位。
此外,孙膑孙武闹错了是硬伤。西蜀自称蜀汉是硬伤。称呼上,多次直呼上级名字,也是硬伤。
【 在 liuru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是你的逻辑不自洽。
:
: 人家本来就是虚构的人物,你证明了一圈去证明因为不符合史实,所以不该叫这个名字。
:
#发自zSMTH@SM-G990B
--
FROM 37.201.195.*
非也。
有趣来自严谨。马伯庸如果信口胡诌,他就不有趣,也成不了亲王了。正是由于他的小说采纳了大量历史细节,然后虚构出活生生的新人物,新故事,这才有趣。
对历史当然可以改动,而且应该改动,照搬不如看三国了。但是改动一定是用心的,或草蛇灰线,或李代桃僵,总有个原因动机。我所说的,恰恰是不符合史实而又缺乏动机,这就无谓了。
门阀家族,是三国的一个大IP,在这个上头要么不做文章,要么就做足文章。信手写来,纯属节外生枝。
【 在 blablue @ [TV]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说的对。但你这个人不太有趣
: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这样有点不尊重马伯庸。小说自然不是历史,但他的小说吸引人的地方恰恰在于历史,而且尤其在于历史细节,东汉魏晋正是门阀家族 ...
#发自zSMTH@SM-G990B
--
FROM 37.201.195.*
呵呵,笑了。这就是二把刀的地方啊。
蜀汉自己是称汉的;而魏国既不会称汉,也不会称蜀汉,而是蜀。
【 在 eshaojing @ [TV] 的大作中提到: 】
:
: “那是因为他才二十多岁,烛龙在蜀汉身居高位,不可能这么年轻!”
: 徐永还在试图辩解。
: 荀诩礼貌地提醒了一句:“是大汉,不是蜀汉。”
: 意识到自己失言的徐永面色一红,急忙改口道:“对,对,是大汉。”
#发自zSMTH@SM-G990B
--
FROM 37.201.195.*
间谍的第一要务就是不能显眼,最好泯然众人。
标新立异的间谍,必然死得很难看。
【 在 my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忘了这个剧的主题是谍战剧
: 荀姓出现在蜀汉,糜姓出现在曹魏
: 就是体现了所谓谍战就是打入对方阵营
: ...................
--
FROM 5.10.138.*
凶杀案在中国的破案率是90%以上。
没有任何行为是不会留下痕迹的。死人当然可以说话,法医就是干这个的。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也是
: 今天也是这样
: 很多杀人案,现场就2个人,一个死人没法说话了,只剩凶手的了
: ...................
--
FROM 5.10.138.*
孤证不立,要多方论证的。历史学本身就是要多方求证。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杀的好说
: 为什么杀不好说了
: 比如有把自己好友杀了的,说借钱不还,但死者家人说,根本没这个事
--
FROM 5.10.138.*
你不是说借贷么,借贷要有钱款往来的。现场就2人,但是人的关系很复杂,一查就查出来了。
很多事情并不是查不出来,而是你不够那个份让人查。重要人物就不同了,细节都查个底儿掉。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了啊
: 现场就2人,一个已经死了
: 何来多方呢
--
FROM 5.10.138.*
1. 马伯庸出名不是因为他胡编,而是因为他的小说“充满着历史的细节”,他“熟稔历史”。所以,不能你享受着精通历史的名声,在违背历史时又以小说不是历史来搪塞。两头吃。再者,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问题。并不是指责马伯庸虚构,我前文已经提到,情节虚构才是历史小说的亮点,没有虚构何不去看正史,哪个历史小说都要虚构。但问题是不为情节发展服务,且不符合历史的细节,是毛病。
2. 三国志·蜀书未载任何姓荀的人物。所以在蜀国安排一个姓荀的,是非常突兀的。而在魏国,荀氏家族是赫赫有名的。更重要的是,荀诩在剧中是一个重要的间谍。间谍的第一要义就是不能显眼,不能与众不同,不能引人怀疑非议。魏国间军司头目姓糜,蜀国司闻司间谍姓荀,就显得格格不入。
3. 你举陈姓为例,说明你完全没有理解到问题的关键。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马伯庸是个网小作家,不是个x历x史x学者。写小说不需要考虑这些,内在逻辑自洽,符
: 合人性即可。他很多硬伤,但是起码是个大学生,比你逻辑感还是强多了。看看你这是
: 啥奇葩逻辑,因为陈x明x仁x是x国x军x的,所以陈x光就不能存在共x军x阵x营?如果将
: ...................
--
FROM 5.10.138.*
蜀国没有有影响力的姓荀的人,荀氏家族在魏国是豪门望族,这是基本事实。
间谍恨不得改名叫张三李四。还没出场身份先让人起疑,这是败笔。
【 在 smileyuy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国志·蜀书未记载姓荀的,不等于当时蜀国就没有姓荀的人。你的逻辑堪忧。
: 作为一部谍战小说,作者这样安排姓氏更具有讽刺意义。
: 作为一部虚构小说,纠结里面的姓氏实在没有必要。
: ...................
--
FROM 5.10.138.*
抬杠就算了,下次我给你找个工地。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逻辑太感人了。
: 1 剧中说没说荀X是颍川荀氏族人?即便是,你见过的颍川荀氏族人在曹魏任职,意味着
: 没有族人在西蜀任职?很多人在论坛吵架最硬气的论据是自己见识少,你不是第一个。
: ...................
--
FROM 5.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