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大决战为什么要给杜聿明洗白?
国军大兵团作战水平不高,这个实在没有办法。杜相对还是算好的,历史污点少。中原国军其实基本没有出现指挥不动的情况。
国军的重心一直在山东和中原,一直到淮海战役前兵力和装备都是优势,孟良崮之后也是非常拼命的。豫东战役里,国军非常努力,没有互相挖坑,没有指挥不动,邱清泉 黄伯韬和黄维打得都很拼。就是粟裕的指挥水平太厉害了。淮海战役其实也不是国军多糟糕,而是大兵团作战指挥,当时的粟裕有外挂。。。
【 在 Richb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毕竟是43名战犯之一,还是投降的,不是起义的。傅作义和程潜都是起义。
: 电视剧让人感觉杜聿明很忠,也很会打仗,就是指挥不动军队!为什么抗日能指挥动!
: 投资方或者片方有杜家后人吧?
: ...................
--
FROM 59.108.15.*
国军本身有嫡系和非嫡系,历史形成的。
但放在中原战场,孟良崮战役之后基本没有保存实力卖队友的情况。豫东战役,国军的指挥 士气 勇气 配合都说不上有大的问题。相反可以说亮点颇多。华野最后脱身非常困难。
相反豫东战役我军有配合问题,耍大牌问题。淮海战役前,华野开了20天的高级干部会议整风,主要就是解决山头主义 不听命令的问题。
【 在 lel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军大兵团不是指挥的问题,是从上到下的每个环节的问题,尤其是为了保存实力卖队友的问题
: :
--
FROM 59.108.15.*
历史要实事求是,中原国军的失败,不是互相倾轧,指挥不动。我军的胜利也不是建立在国军不堪一击的基础上捡来的。孟良崮之后中原战场长时间胶着状态的原因就是国军兵团之间协同迅速,相互支援很快。
豫东战役 淮海战役付出的代价都很大。这场战役是二战后最大的战役,以后的历史会越来越公正评价这场战役的意义。
【 在 lel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背后打黑枪就算没有的话,那就是没有
--
FROM 59.108.15.*
中原国军基本是到陈官庄之后崩溃的。
豫东战役国军无论是士气 配合 勇敢都没有问题。区寿年和黄伯韬都是亲自带部队冲锋。部队牺牲都很大,打得也非常顽强。两边都元气大伤。华野撤退非常惊险,最后阶段国军追得很厉害,民工扔下伤员跑了,几千伤员被俘虏。豫东战役国军部队人数 装备都大优势,也没有指挥的失误,反而被打掉一个兵团部。基本算是淮海战役的预演。
将军里盖棺定论有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只有两位,一个粟裕,一个是豫东战役开始担任华野参谋长的张震。
【 在 brick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军顶多算没拆台,努力了但是不会为了别人而拼命,共军可是真拼命。
--
FROM 59.108.15.*
豫东战役,20万华野西兵团对25万国军精锐,地方狭小,平坦的黄泛区作战。配合作战要求山东兵团拖住黄伯韬,中野拖住胡琏。结果黄伯韬直接杀向豫东,导致华野异常危险。胡琏也是轻装飞进,杀向战场。豫东战役变成了主战场华野几乎背水一战,而配合的山东兵团和中野轻轻松松攻占兖州和襄樊。
华野解放战争最危险的一幕就是黄伯韬杀过来,华野经过连续恶战,区寿年还在坚强顽抗,邱清泉不要命地进攻,黄伯韬杀过来。粟裕一边组织强吃了区寿年兵团部,一边马上组织围攻黄伯韬,打得黄伯韬杀完我军战俘亲自带队冲锋。
华野主力20万对25万,3万代价吃掉国军9万,能够安全撤退。撤退这个是打法是当年二度赤水打周混元部的翻版(红军当年最初表决只有教员同志一人主张打周混元部)。
豫东战役的战役指挥,是解放战争中最经典的。
【 在 ble 的大作中提到: 】
: 豫东要不是粟裕嗅觉敏锐真要吃大亏
:
: #发自zSMTH@IN2010
--
FROM 59.108.15.*